爱薇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重生之大科学家》

爱薇小说网(avrxs.com)

首页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 三十一 戏看儿为灞上军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vrxs.com/21024/

三十一 戏看儿为灞上军(2/3)

前,孙元起还是有些捉襟见肘。

石蕴玉默默无言。顺着路继续往前走,很快到了山脚下。那里又是一个大工地,眼下已经有个雏形。虽然只是雏形,已经可以相见它宏伟的气象。

在此建筑物前站定,孙元起充当起讲解员:“这座建筑,是我和设计事务所共同设计的。”说到这里,孙元起有些自得:“建筑整体呈现花萼形,四周是三层小楼,共有五座。因为本校首先招收数学、物理学、化学、电子学四个专业,所以其中四座是各个系的教学楼。剩下最北面的一座,是学校的行政办公楼。这五座小楼围绕着中间的会堂。会堂总体为圆形,共有三层,与四周的小楼有走廊连接,从外界看,是完整和谐的整体。这座建筑,融办公楼、讲堂、教学楼为一体,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学生们的主要学习场所。”

石蕴玉咋咋嘴,似乎对这个建筑的奇思妙想,或者说奇特造型很惊讶。

绕过大工地,是石砌的台阶,通往山顶。因为山势平缓,每隔几十级,就有一个平台。孙元起说,以后可以在平台上修成亭子,供学生活动、自习、读书使用。

虽然山只有一两百米,台阶足足有三四百级,走得两人气喘吁吁。山顶也是一个工地,已经盖好了两层,似乎还有继续往上盖的意思。

“这是我们的图书馆,将有五层。”孙元起说道,“这个图书馆坐落在进入校门后最高、最显眼的地方,就是要提醒学生尊重知识、爱护知识、创造知识。”

石蕴玉恍然大悟:“这是图书馆啊!对了,我们商务印书馆想捐助图书馆来着……”

孙元起点点头:“夏先生和我说过。不过这栋楼就算了,你们要捐助的话,就重新再建一个吧!”

“为什么呢?”石蕴玉大惑不解,“学校有一个图书馆不就够了么?”

“这是有原因的。”孙元起解释道,“这栋楼是为了纪念一个人而建,因为这里面的藏书都是他辛勤收集来的,为此他付出了生命。但他并不识字,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他姓佟,这座楼就叫佟文楼,图书馆就叫佟文图书馆。”

提起这些,孙元起有些伤感,当着客人的面不好多说,毕竟老佟的书很大程度上算是偷来的。便收拾起情绪:“况且,以后知识越来越丰富,图书馆藏书量也应该越来越大。这个图书馆定然不够。其实这个佟文楼说是图书馆,不如说是一个文库,专门存放他所搜集的图书。如果你们商务印书馆要捐赠,除了捐建图书馆外,也可以捐建一个商务文库,也可以捐设一个图书馆学教授席位,也可以捐设一个图书管理员岗位。具体的用途,我们学校将根据捐赠金额来调整。”

送走了石蕴玉,孙元起留在了新校区,除了以前的工作,如今又新添了批改试卷的活儿。改高考试卷?这可是掌握着许多人前途的事,万不可掉以轻心,所以孙元起决定亲力亲为。

批改试卷其实是非常乏味的,尤其是试卷还是自己编出的时候,幸好试卷只有一百六十余份。就批改试卷的总体情况来看,报考的学生还是基础扎实的。可也有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数、理、化术语,和孙元起所受教育中的术语相去甚远,比如硫酸铜,不少人写作“铜养硫养三”。看来,自然科学名词统一,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批改国语的时候,孙元起觉得很有意思:同样是默写《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节,考生要么一字不错,要么一字不会。而英语也有这样的问题。估计默写一字不错的,都是传统教育出来的;一字不会的呢,都是西式学校教育出来的。没有办法,最后只能把国文、外语、生物都作为参考,只依照数、理、化的分数来录取。但就附加题来看,没有几个人能真正达到大学本科毕业的水平。为此孙元起不得不将原先计划的本科、研究生两个层次,改为预科、本科。有些单科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作为预科生入学。比如江苏有个叫周达的年青人,数学非常棒,连附加题都做出了不少,可惜物理、化学就差些,孙元起给他数学系预科的一个名额。

自己熟悉的几个人全都榜上有名,而且不少人考得非常不错。粗定的就有数学系张纯、顾之麟,物理系韩蘧、陈骥德、周宗武、曾广锡、左功先,化学系胡勋、刘斌,电子学系潘咸、李国秉。

圈定以后,孙元起决定回城一趟,把名单发给报社刊登出来。根据现在情况,开学定在10月1i应该是可以的。相关建筑在9月25i前均能竣工,剩下就是装修、完善的工作,可以慢慢来。准备课桌、书柜的工作倒是该开始了。

进了城,刚到家门口,就看见老郑站在大门那儿和人说话,逮眼看见孙元起,连忙迎上来:“孙先生,老爷府上来人了,又把五位小少爷给送了来!”

“谁?”孙元起一下子没明白过来,“哦,是叔祖大人府上的五位弟弟吧?”

“没错儿!”老郑点点头,“人还在门口呢!”

孙元起快步上前,与来人见了礼,已经进了院子的五位小弟也过来磕头,拜见先生。

去年闹拳匪的时候,孙家鼐老大人的府上也受了波及。光绪帝和西太后逃到西安,作为大清忠臣的孙家鼐也拖家带口奔赴行在,随王伴驾去了。走的时候,自然不放心五个孙儿、侄孙儿留在京城,因而一并带走。孙元起回来后,老郑就向他汇报了此事。孙元起对于

状态提示: 三十一 戏看儿为灞上军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