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雅琼与建瓴公司(1/2)
说到雅琼,雅琼最开始的时候并不在建瓴管理咨询公司,而是跟她爱人肖劲仁毕业后一起进了江南动力公司。江南动力公司是一家半军半民的企业,制造的产品很多都与武器有关。劲仁在学校的时候很努力,学术水平与技术水平基础好,又爱学,很快便成了公司的骨干。她们俩收入稳定,虽说没有什么大富大贵,但小日子过得也算凑合。雅琼做着的是一些基层培训的行政工作,建瓴管理咨询公司跟她的工作有一定的交集。
之前,雅琼跟小琪并不熟悉。机缘巧合,她们俩家都买了青藤小区的房子,住到了青藤小区。在小区里碰面多了,才有了个脸熟。后来雅琼怀了艺成后,息工在家里休息,跟同在息工中的小琪交流多了起来,这时雅琼才知道小琪是建瓴管理咨询公司的,而江南动力公司很多企业员工的培训都是委托建瓴公司来做,两人年龄一样,又有了共同的话题,聊得投机了起来。
从工作关系上来说,雅琼可算得上是建瓴了解客户的最直接意见反馈渠道之一。有一次,建瓴公司委托小琪去了解雅琼对建瓴公司的意见,应该说建瓴公司在生产技术上的培训是帮不上江南动力的忙的,但管理上的培训,象什么班组长培训、质量培训、团队培训、员工素养、安全教育、企业发展这类的培训上建瓴还是做得不错的。但江南动力的员工可不是这样认为,因此江南动力对建瓴的投诉慢慢多了起来。
江南委托给建瓴的培训主要也是这些外围的管理类培训,因为生产技术培训都是江南动力内部做的,这些都是些涉密的技术培训,那是不让外部涉足的。没办法,建瓴的管理培训自然存在脱离了企业的生产技术要求的情况,理论与实际脱节,这可是管理培训的大忌。当小琪问到这些问题的时候,雅琼自然是实话实说:“管理那套培训内容还可以进一步改进,要与生产现场结合紧密些的好。”
要改进容易,但要结合生产现场来改进就难了!最简单的原因,就拿获取企业现场的情况来说,江南动力公司的生产现场一般是不让人参观的,更不会允许通过拍照这些来收集信息。就算有找到了机会参观,也是很短暂的,又如何谈与现场相结合?如果得不到这些信息,就只能凭建瓴自己去猜企业需要什么培训内容。关于这样一个情况,建瓴也没有办法,江南有江南的制度。
小琪听到雅琼说还有改进,便跟雅琼开起了玩笑,说:“要不你来给我们公司做个顾问吧,或者是干脆到我们公司上班算了,我们徐总可不会亏待你的,收入比你现在会高不少,而且不象你在江南那样整天做着些乏味的行政工作。”
雅琼虽然不喜欢乏味的行政工作,但在江南工作稳定,上班有规律,虽然钱不多,但现在劲仁的收入正在逐年提高中,她们一家人过得不错。她知道小琪在开她的玩笑,便说:“到你们建瓴来可能不太现实吧,如果你需要什么建议倒可以跟你们说说,说不定这样给你们的培训会有帮助。”
建瓴的老总叫徐鸣,四十来岁,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做起了管理咨询,是一位很喜欢钻研业务的老总。尽管他喜欢钻研,但做企业的培训还是跟学校里那些基础学科的培训有很大的差别。学校里那些课程的培训可以说对所有的小孩都差不多,但企业培训更多的一企一例,每一家企业培训的内容都不一样。
雅琼跟小琪说那话,其实是无意说的,小琪把这话转告了徐总。俗话说:“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徐总把雅琼说的这话放在了心上。没过多久,为了了解江南动力公司的培训需求,徐总带着培训部的经理亲自来到了青藤小区找雅琼。
听到徐总说明来意,雅琼跟他解释起来,说:“我们公司的经理所说的需求,那是工作上的,但我们的员工需要的是能解决工作上的实际问题的,经理讲究的是气场,工作指标,而员工要求的是实用,有帮助,如果你们能这样去组织培训内容肯定会受员工喜欢的。”然后给徐总提了很多建议怎么去吸引员工的兴趣。
给企业的培训最担心的就是员工听不起兴趣,如果员工没有兴趣,那么他们给建瓴的评价就会差,评价差了江南就有可能换培训公司,这是徐总最担心的。建瓴已经给江南的员工培训了很多年,总是那些他们领导安排的老话题,员工们听得也腻了,不满意的评价越来越多,也正因为这样徐总才想着来听听雅琼的建议。
还别说,经过雅琼这么一提醒之后,建瓴调整了培训内容,找到了类似生产企业的案例来丰富素材,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他们公司在江南动力培训的声誉竟然开始恢复了。
这件事,徐总给了雅琼不错的回报,后来只要是江南动力的培训任务,徐总都会派人来听听雅琼的建议,而雅琼也利用上班之余研究起企业培训的构架来。她学这些东西在大学里就有很好的基础,到最后竟然把企业培训该如何组织、如何实施做出了专业水平,甚至有时建瓴直接就套用了雅琼给他们提供的培训方案。培训界只知道建瓴的培训风格发生了大的变化,但并不知道雅琼成为了建瓴的重要外援。
“我看你这么高的水平,在江南做那些行政工作可真是浪费人才,还不如到我们建瓴来,收入至少高一倍。而且我们公司是以任务为导向,只要完成任务,上班也自由得多,更重要的是我们公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