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枣城之战二(1/2)
自从收到朝中传来的消息,枣城就开始动员起来,枣城也开始进入严防死守之中。
直到有一日,枣城监军洪端收到了来自临淄朝廷的消息,言朝廷遣景王李泓翰,携京郊三万军队前往枣城。
接到这个消息,枣城内的监军、大将军元嘉不由的疑惑起来,尤其是大将军元嘉,毕竟枣城抵御赵国指挥都是他在行使着前线大将的职能。
但是没有办法,毕竟赵国和楚国的摩擦不断,因此枣城情况比较特殊。
而如今,朝廷正式对赵国宣战,并且同时派来了一位足够分量的大人物,而这位可是当今皇帝的亲弟弟的独子。
不过对此,枣城的文武官员们或多或少也有些纳闷,毕竟他们远离朝廷,不是那么了解朝中那些事情。
不过这不要紧,反正只要是皇室之人便足以使枣城的军队安心,也足以振作军中士气低迷的士卒。
是的,他们一开始是这样想的。
可让他们随后亲眼瞧见那位所谓的景王世子竟然只是一个年仅十六岁的少年后,他们的心顿时又沉到了谷底。
“是景王独子没错……”
在将李泓翰迎入枣城的城主府后,枣城监军洪端仔细检查了李泓翰交给他的文书。
这些文书都是由朝廷颁发,并且盖有兵部以及楚皇印章的文书,用以表明李泓翰的身份。
而在他检查文书的期间,其余闻讯而来的,那些军中的武将,则是眼巴巴地瞧着李泓翰,也不知在想些什么。
太年轻了……
枣城大将军元嘉的眼皮子跳了跳,不住地上下打量着李泓翰。
因为远在枣城,从未见到过临淄的皇室,因此在听说景王独子赴前线的事宜后,他便下意识地将这位景王世子判断为是一位二十几岁的世子,可没想到这位景王世子,今年居然还没有十八岁。
这……真要将兵权交给这么一位不到十八岁的景王世子?
枣城大将军元嘉不禁犹豫起来。
而李泓翰亦在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位枣城大将军元嘉,因为他在进城的时候听说了,赵军之所以无法攻到渭水的北岸来,正是因为这位枣城大将军带领军队屡次阻击的结果。
虽然说屡次阻击牺牲了不少士卒的性命,可是能将兵力远远超过枣城的赵军阻挡在渭水以南,屡次强渡都未能成功,也足以证明这位大将军在带兵打仗方面是有一定水平的。
否则,其余那位文官监军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将兵权交付他?
若是能说服此人的话,倒是可以刚好的实现自己的方法。
李泓翰不由得思忖起来。
不过很显然,这位枣城大将军元嘉,他看待李泓翰的目光明显缺乏信任。
“下官枣城监军洪端,拜见世子!”
在仔细检查李泓翰的文书,确认文书无误后,监军洪端这才主动向李泓翰行礼。
毕竟在此之前,他们因为无法确定李泓翰的身份,因此并没有向后者行礼,如今确认了后者世子的身份,他们自然当补上这个礼节。
“这位便是固守我大楚天险的元嘉大将军吧!”
李泓翰对着站在一旁的元嘉拱手说道。
“世子过奖了,末将见过世子!”
元嘉有些意外的望着李泓翰,拱手回礼道。
“目前的大致情况如何,说来听听。”
“是。”元嘉抱了抱拳,沉声说道:“目前我枣城共有步卒三万,弓箭手两万!”
“赵军的情况呢?”李泓翰继续询问大将军元嘉。
元嘉抱了抱拳,正色说道:“渭水南岸的赵军日常应是六万左右,前几次赵国攻伐我枣城也就是三万左右!”
李泓翰抬手敲了敲脑门,故作沉思地长吐了口气。
可能元嘉见他年幼,因此说得很隐晦,但是李泓翰对于这样的事情早就见多不怪了,楚国不算是一个权贵把持朝政的国家,但权贵的身影到处可见,
更不要说是赵国这种被权贵把持朝政的权贵国家,他们虽然朝廷手握兵权,但是权贵的封地上更有护卫的部队。
毋庸置疑,毕竟在注重血统的赵国,赵国的平民,地位都是相当低贱的,因此赵国虽然称为兵甲百万,但是他们大多数的士卒甚至不能称为士卒。
更像是刚放下农具的农夫,他们甚至没有经历过训练,更没有一件像样子的护甲,武器都是一些简陋的武器。
“不知世子,程老将军可会前来?”
元嘉脸上露出一丝的向往。
虽然说以李泓翰堂堂景王世子的身份,是足够接掌枣城内万余兵将的,可问题在于,这位世子的岁数实在是太年轻了,元嘉并不认为李泓翰能肩负起枣城安危的重任。
因此,元嘉想了又想,终究还是没有提出交割兵权的话。
毕竟相比较这位还不到十五岁的李泓翰,他更加倾向于信任名震四国的程老将军,那可是一位名震赵国的大将,赵军听闻他的名字便会胆寒。
“元将军似乎信不过本王?”
仿佛是看穿了元嘉的心思,李泓翰冷不防开口问道。
屋内众人闻言不觉安静下来,纷纷转头望向元嘉,却见元嘉神色自若地回道:“世子言重了,末将岂会信不过世子。”
李泓翰闻言笑了笑:“当真?可是我等到现在,也不见大将军提出将兵权移交给本王的话啊。”
元嘉闻言低头不语,而屋内众人对视一眼,也不知该说什么。
李泓翰环视一下四周,脸上露出笑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