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万历驾崩(1/2)
军械补给是充分的,除了战马和盔甲等缴获,四月份从梨树沟回来,将首级送到辽阳后,苏杭就向熊廷弼要火炮枪支盔甲弹药等等补充,这时候说话太硬气了,得到的结果自然是到兵仗局自取。
苏杭也不客气,又取了一千五百套铁甲棉甲和刚打制出来的一千杆燧发枪,二十门佛郎机炮和六十门虎尊炮及无算弹药。
五月份,辽东经略熊廷弼一边令辽镇所有部队加强训练,一边令人前出沈阳,向东北方向五十里,同时建筑三个堡垒,继续执行对后金的“南顾北窥坐困转蹇”之策,四处筑城步步推逼,困削后金活动空间。
努尔哈赤不甘为其坐困,针锋相对以专攻辽沈为要务,六月中旬,他举七万大军“黄盖映日,旌旗映空”,直逼沈阳。
其中前锋两万攻击沈阳,后援四万继进,另以一万从东州堡出,直冲附近的奉集堡。
沈阳守城总兵贺世贤亲统明军于城东二十里迎击,野战鏖斗,八旗退十五里下营。
与沈阳呈犄角之势的奉集堡守城不出,总兵官柴国柱带兵在小夹山、榆条寨与后金对战,双方攻守不断易手,战事持续一个月,八旗进攻无果,怏怏退去。
这次持续一个月的战事,辽东经略熊廷弼坐镇辽阳,由辽镇总兵官柴国柱亲自指挥,明军和后金均折损两千多人,从战果上看,大致相当,但大明国力雄厚,以五六个明军换一个女真兵,努尔哈赤都不愿意,所以,视此为败。
这次战事,苏杭的锐勇营没有参战,继续训练部队,只是在威安堡提高了警戒级别,向北派出了数股哨骑,打探后金兵力动向。
七月二十一日,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终年五十八岁,庙号神宗。这位历史上充满争议的皇帝终于去世了,许多导致明朝灭亡的事件,都可以在万历时期找到源头,因此史学家们给万历的盖棺定论是,“明亡于万历”。
明神宗对于储位的模糊态度,使得官场乃至地方的人,妄加揣测,政局混乱,出现宣、昆、齐、楚、浙五党和东林党等互相明争暗斗。
党争的形成,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但万历皇帝,虽说长年罢朝,对熊廷弼仍相当信任。在万历去世之前,熊廷弼的方针政策均得到万历皇帝毫无保留的支持。两人可称“军事战略上的知己之交”。正因为如此,万历皇帝特赐熊廷弼尚方宝剑,以重其事权,而熊廷弼也用辽东局势的沉稳和军事进展回报了皇帝。
辽东经略对皇帝的驾崩非常伤心。
八月初一,皇长子朱常洛继位为帝,改明年为泰昌元年,发帑金二百万两给九边将士,罢除矿税、榷税,撤回矿税使,增补阁臣,升任大批东林党官员。
东林党凭借“三案”党争,一举打倒其他势力,得以独揽乾坤,他们多年来对太子的支持,终于收获了丰厚的回报,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投入期太长,而回报期又太短,新皇帝的任期只有一个月。
八月初,后金再度出兵沈阳,贺世贤率部出城迎战,与黄太吉所领大军战于城东浑河之畔,双方互有死伤,黄太吉退走。
旋即,黄太吉一万人攻下围了沈阳中卫的中左千户所、北边六十里外的蒲河城。
蒲河只有两千守军,守将韩元派人南下求救,熊廷弼令各军严守城池,他调浙军四千,川军三千,和苏杭的锐勇营全军,共一万多人北上亲自救援。
这次北上,或将是锐勇营第一次野战,跟鞑子精锐的第一次野战,所以苏杭带上了全数的战车,将部队混编。出征前,苏杭再次到兵仗局领一次火炮燧发枪和足量的弹药,以及帐篷、拒马和铁蒺藜等军械物资,既然锐勇营就怕弹尽粮绝,即使大军有辎重粮车,他们自己还带了不少粮草。
于涛、张静波、董洪志、邓玉龙、王成刚、李德公六个把总,每总分得重型战车十四辆,轻型战车二十三辆,佛郎机炮十门,虎尊炮二十门,炮兵配属作战,四百骑兵除了一百人哨探,其他三百人统一使用,由王超带领,听从苏杭指挥。
其实火炮齐射是效果最好的,苏杭当然知道,不过他依然是想训练部队混合作战,锻炼提高部下指挥合成作战的能力。
苏杭所部分成八个方块行军,骑兵在前,六个把总在骑兵后,重车由八名士兵推挽,轻车由四名士兵推挽,车里放着拒马弹药等物,辎重兵有赶大车拉着佛朗机炮和各种物资的,有推着独轮车拉着弹药马料的,和亲兵队一起行军在最后。除了辎重兵每人一套棉甲,其他所有人都是棉甲外套铁甲。
亲兵队护卫着一杆大旗,上书一个大大的苏字。
锐勇营后边是川军,川兵多着棉甲,每人扛着一柄白木杆所制的长枪,枪身极长,远在普通长枪之上,不少辅兵杂间其中,背负铁甲而行,
浙兵在川兵后边,和锐勇营差不多,有不少战车火炮,不少士兵肩扛火绳枪和燧发枪。
大明军士的对襟甲衣上都涂红色和黄色油漆,放眼望去,浩浩荡荡的人马,犹如一股红色与黄色的洪流,汹涌向北而去。三军行走之时肃静无声,营伍整肃,顾盼俨然。
熊廷弼身边除了几个军事幕僚,就是浙军川军将领和苏杭,一杆中军大纛高高飘扬,上书一个巨大的“熊”字。
他看着行军队伍勇往直前的气势,忍不住感叹道,“部伍整齐,皆是雄壮之军,纯伯兄,你看奴酋围蒲河意欲何为?”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