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裁撤风言(1/2)
秦蒙发现,自己穿越过来,除了后世的一些科技知识能让他领先这个时代,其余的,还真的跟这个时代的人没法比。
签上自己的姓名,秦蒙都感觉惨不忍睹。
杨广那一手字自不必说,就是行伍出身的杨林,那字迹都比他强上百倍。
尽管秦蒙自觉耷拉脑袋认怂,可还是被杨林骂了几句,怎么说也是有才干有文采的将军,看看写的这字,知道的,你还有点本事,不知道的,会以为你不学无术呢。
挨完了骂,该干事情还要干事情。
这一次,因为涉及到奏陈圣上,可不敢命令还没下来就直接开练。
但计划很大可能会被批复认可,因此,按照奏陈计划做准备,是非常必要的。
飞骑是个需要极大消耗补充的军旅,装备就不用说了,粮秣物资,因为需要长途奔袭。更需要准备充分。
如果仅仅是深入草原,飞骑只需备好人员吃食就行了。草原上的牧草,足以供应战马吃食。只要备些粟米,让战马别掉膘太狠,就可以了。
可要按照计划在大隋北境巡逻,战马可就不能随时吃上新鲜的牧草了。而且,大隋境内草野,荒草成分十分复杂。有的不但没法被战马食用,甚至还有有毒的野草,被战马误事,那是要出大问题的!
秦蒙和杨广商量一下,向杨林建议,在幽州至敦煌一线,选关隘处设立专门供飞骑战马食秣的草料场。
算算银钱,又是几万两银子砸出去了。这还没算上要配备这种专供草料场的司职人员,补充草料,维护修缮的费用。
杨林的表现,倒是有点出乎秦蒙的预料,老爷子一听,连犹豫都没有,直接批复马上办理。
铁匠队和火药坊,秦蒙无法再进行管理了,他从这两处选了稳重的人选。建议杨林和少府监沟通,将铁匠队和火药坊正式划拨少府监,秦蒙也只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务必要满足飞骑的需要。
转眼间,到了六月中旬,朝廷那边来了消息,杨坚按照杨林的建议,正式下旨,对大隋北境兵马进行调整。
同时,兵部文书也到了北境各处兵马职司,言明飞骑编制,归兵部直辖,不受北境统帅节制,有军情可向飞骑求援,但没有命令管辖的权力。
七月底,大隋北境兵马开始了大规模的调动。
大都督鱼俱罗,领幽州总管,率十万兵马,以幽州为中心节点,向东北西三个方向,据险要展开。
罗方,领灵武总管,麾下辖十万兵马,据灵武,盐川,金宁,形成一个圆环拱卫,无需向东展开兵力,务必护卫武威,西平安宁。
杨坚的这个安排,意图太明显了,武威已经不仅仅是军事重镇那么简单了,边贸的开展,让更多的他族人群,能够以和平方式深入到北方中原,亲眼见证北方中原的强大。
相比较而言,边贸确实是财源滚滚,但杨坚还真没看上那点钱,通过这个地方,能让他族人更深刻了解中原,这才是他想要达到的目的。
飞骑,正式被定名为飞骁军,一万编制,为北境监军杨林直接节制,主将为飞骁左将军秦蒙,副将为飞骁右将军杨胜(杨广),其下十队,每队为领将军衔军官。
其中。谢蕴,周烈,魏达,魏亮,达奚暠,豆卢远为飞骁军原有领将军衔军官,经过挑选培养,另外拔擢罗翰,钟铭,窦秉彰,蛮罗,赫都,来传,为新的军官。
这里面,窦秉彰是杨坚姐夫窦荣定的族侄,经杨林引荐,秦蒙亲自考核进入飞骁军。
蛮罗,赫都和来传,都是有胡人血统的人,通晓中原话和异族话,骑射功夫相当了得,自幼在中原长大,深深认同中原文化,在严格考核之后。飞骁军将这三个,也都破格任用了。
飞骁军说是监军杨林直接节制,实际上,杨林不过是挂个虚名而已。所有飞骁军一切权力,全都下放到主将副将手里,当然,在飞骁军战略大方向上,还是要接受杨林指挥的。
原驻扎北境各路兵马,本着去芜存菁,优胜劣汰的方针原则,对一些士卒进行劝退,发放路费回家耕田,整合好之后的大军,挥师南下,集齐江左。
秦蒙所辖飞骁军,不受任何军旅节制,自主性非常大,而且,并不受限于地域,可沿幽州至敦煌一线关隘,随处驻军。
飞骁军纸面上的实力,是无可匹敌的。但秦蒙认为,大部分飞骁军将士,虽是久经沙场。但对于飞骁军新型战法并不一定能熟稔掌握。
因此,接近于实战的练兵,还是不能少。
考虑到练兵,秦蒙杨广商议过后,决定先把飞骁军大部驻扎于敦煌,以一老一新两队阵容,北出草原,锻炼队伍。
谢蕴周烈等五位老军官,就充当了以老带新的教官职责,他们带着老部下,领着未经长途奔袭的新战友,越过长城,以友好巡视的借口,深入草原,一方面熟悉长途行军套路,一方面也是熟悉草原各处的地形。
这样的训练。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十月初,杨林接到杨坚传来的消息,突厥最大阿史那部,因内患太过严重,沙钵略可汗,拟向大隋称臣。
沙钵略可汗可贺敦,原北周千金公主,也不提为北周宗室报仇,向杨坚上表,欲认杨坚为义父。
杨坚和众臣商量之后,觉得可以借这个机会,暂时安抚突厥阿史那部,便同意了沙钵略可汗及其可贺敦千金公主的请求。
千金公主,被杨坚认亲,封为大义公主,着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