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火爆边贸(1/2)
杨广凛然拱手:“卑职遵命!长官差遣,没有难度!”
达奚暠和豆卢远紧跟杨广,也表示没有任何问题。
就这样,杨广三人,开始了必健字二营的士卒,还要艰辛的磨炼。
秦蒙这样安排,也算是用心良苦了。
健字二营的将士,基本上都是农家子弟出身的文盲,生性里,对世家子弟是有敬畏感的。
但是,有敬畏感并不是说就折服于世家子弟。
行军用武,比的是胆气本领,见了血嗷嗷叫愈发疯狂,那才叫战士。
世家子弟大都读过书,识文断字,能做些常人做不到的事情,这是士卒们认可的。
可真拉到战场上练练,刀光剑影,血肉横飞中遛遛,士卒们未必就瞧得上世家子弟。
现在,杨广三个上午跟随健字营训练。下午还要到府衙办公,这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一个人顶两个劳力,而是分身能办截然不同的事情,这意味可就大大不同了。
士卒们当然不知道杨广三个处理政务是怎样的,但他们可以看到三人随队训练是怎样的。
只要三人能够在训练中让士卒们钦佩,那么,他们三个另外一半时间还需处理政务。就会在士卒们的心里,慢慢树立起难以撼动的威信。
命运,或者说机遇更为合适,都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能吃得下苦,在煎熬中走出来,就是人人信服的长官,而要是没坚持下来,得到的,就只能是白眼和不屑。
杨广达奚暠豆卢远三人,实际上遇到的困难,要比想象的多的多。
上午的健卒模式训练,还可以支撑得住,下午的政务。那才是要人命的。
真正干实事的都知道,每一件涉及到政务的事情,都是牵扯到方方面面利益的事情。
那不是一个命令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各种利益协调,交换,权衡种种利弊,最终才能下决心实施的。
而且,下决心实施之后,还要面对实施政令出现的意外的情况。
这就不单单需要自己殚精竭虑,还需要跟上峰沟通,解释,然后再做定论。
杨广三人,说是下午处理武威政务,实际上,到了晚上,还要到秦蒙这里汇总,有时候事情多了,一直忙到半夜,也不是什么偶有发生,而是隔三差五就有。
开皇三年四月下旬,清河林氏的商队,率先抵达了武威。
这一次,林可君并没有随队同来,她在为秦蒙所需的硝石硫磺采购货源。
硫磺硝石在民间的使用,一般都是药用居多,货源并不充足。
当秦蒙需要的使用量成倍增加,导致了原料价格飞涨。
即便是原料价格比原来高出十倍,依然是有价无市,根本扫不到货。
于是,林可君就组织了人手,专门为打开货源供应而奔波。
清河林氏的到来,拉开了武威边贸的序幕。
这时候,北方的突厥人,也陆陆续续带着自己的特产,来到武威这里寻求交易。
秦蒙训练出来的干吏,终于要拉出来派上用场了。
这些干吏,是秦蒙精心设计培养出来的,为的就是边贸开放时的管理。
一百多干吏,在古代官僚体制下,数量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小吏的薪酬,朝廷是不管的。
因此。受雇于地方官的小吏,数量会受到严格控制,这无需朝廷严令,地方官谁能养得起这么多人啊?
然而,秦蒙就是看准了边贸带来的巨大商业利润,只要巧立名目但凡挪用点,别说一百多了,就是几百,也能养活得起。
小吏的职责,就是管理边贸交易双方。给划定交易场所,然后根据货物多少,抽取税金。
刚开始的时候,税金还不算明显,等武威周边赶来的人越来越多,交易人群越来越密集的时候,税金抽取,已经到了应接不暇的地步了。
这并非是小吏能力不足,而是因为那时候根本就没有以钱易物之说,这么庞大的货物交换量,就算是把大隋所有的通货铜钱都砸到这里,也不够几天的交易量啊。
绝大部分的交易。都是以物易物。
绝大部分的税金,也是以实物方式上缴。
到五月份中旬的时候,武威府库爆满!
五月下旬的时候,武威府衙所有厅堂,也全部塞满了收取来的税金。
就连府衙大堂,郡守办公的地方,都林林总总堆满了收取上来的布帛,各种新奇的玩意。
秦蒙接二连三被催寻找新地方装税,他索性将武威大牢给腾出来,将一干人犯训话教育一番,吓唬说下次再犯直接砍头,就给放了。
然而,武威大牢也仅仅解决了三天的存量,秦蒙不得不让健字二营在城外搭建帐篷,作为临时仓储之地。
秦蒙想到了边贸会很火爆,但没想到会这么火爆。
按照常理揣测,北方经历战乱,老百姓生计都成问题才是,不会有无法想象的人群过来交易。
可是,秦蒙忽略的问题是,古代商贸被朝廷刻意打压。几乎是变态畸形般不畅。
除了清河林氏这样的商贾世家,知道该怎样跟官府打交道,其他的小型商贾,走一趟若是赔了,几乎是灭顶之灾。
而武威边贸,是有朝廷的认可和扶持的,握有商业资源的各方,天生就如苍蝇嗜血一般逐利,知道武威这里开边贸,能不乌央乌央往这儿来么?
这就等于是变相朝廷鼓励,把所有的商业流通,全部都引到了这里。
武威一郡是大,但跟源源不断赶来的交易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