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慧眼识才(1/2)
刘邦欲召石奋之姊为美人,这让石奋很诧异,如此家中岂非只有一老母,如何能行。
不仅石奋觉得不妥,其姊石姬亦不同意,然其母却是面带笑容,始终都是很淡定。
汉王在她面前似乎与他人并无益处,反正看什么都是一样,她不再用眼睛去看,而是用心。
老媪的心很明亮,说道,“老身最担心者乃奋儿,如今姊弟二人皆有去处,老身甚慰。”
跟在身旁的樊哙笑道,“吾王既有此意,岂能独留老夫人在家。”
石奋惊喜道,“大王此意莫非……”
石奋激动的说不出话,但脸上的恭敬之意更甚,经樊哙后面的介绍,其家可徙至关中,包括属族亲人,只要石姬愿意。
石奋激动的跪拜刘邦,再次恭恭敬敬的拜谢,但石姬一直没有点头。
刘邦笑道,“如姑娘不愿,吾不勉强。”
石姬那眼睛滴溜溜直转,看着刘邦带着石奋即将走出门。
石姬道,“为何对吾家如此看重,如此好?”
石姬在等,等一个还算比较满意的答复,对这种突然来的幸福,她有些不知所错,甚至不知是福是祸,或者说这种好事怎么可能会落到他们石家头上。
刘邦笑道,“一碗茶水之恩胜过金玉宝器,乡野之善乃世间最美。”
嘴上如此说,但眸光看向石奋后,又瞟向那红衣姑娘。
刘邦回过身看着这位在乡野田间长大的姑娘,总觉得她和出身名门世家的女子不同,有着独特的气质,独特的韵味,这让刘邦想起他的情窦初开,曹氏。
曹氏出身卑微,但颇有智慧,对刘邦亦是真心实意,尤其在他人看不起刘邦时,她一如既往的支持刘邦,鼓励刘邦朝自己的梦想走。
不管他(她)是何人,心中总会有梦想,于是一个布衣之人完全是靠着自己的能力成为亭长,没有任何人脉,这不仅是刘邦努力的结果,更是曹氏、王媪、武负在背后默默的支持。
毕竟交朋友是要钱的,刘邦没有多余的钱来酷酒。每酤耗费的钱或许不多,一年积攒下来却不少,好在刘邦擅长拉顾客,一年下来给刘邦赊的钱远远少于因刘邦而赚的钱。
刘邦在她们这里算是无底薪的劳务人员,完全可以靠提成来折算。对曹氏之情,那不只是感激还有说不清的情愫在。
看到这石姬让刘邦想起那不一样的曹氏。
不知此时的曹氏在沛县如何……
刘邦眼眸中流露出复杂的神色。
石姬那水灵的大眼睛盯着刘邦忽然问出一句,“从大王归城,吾尚能种地否?”
话音未落,刘邦被逗乐,呵呵直笑。
夏侯婴和樊哙见到刘邦开怀大笑,心里亦跟着晴朗,这么久他很少看到刘邦有那么开心的笑容。
自从成为汉王后刘邦的开怀大笑不见,但脸上那迷人酒窝笑时常浮现。
二人皆明白那是挡箭牌的笑,从那种笑里可以感受到刘邦的亲和力,却无法感觉刘邦的内心波动。
无法感受刘邦真正的内心。
刘邦笑道,“可,寡人之地任由耕种。”
石姬这才笑着对石奋道,“容吾收拾一下,与母亲后来。”
刘邦欲留下一辆车驾给石姬和其母,自己骑马回城,被石姬拒绝,“吾等乡下人没这等娇贵。”
说到这里石姬不经意间瞥一眼戚姬,等到刘邦即将走出竹院时又补充几句,“愿得几匹马为脚力。”
刘邦便将骑士的战马留下数匹,那些骑士只好徒步随刘邦向修武城奔去。
石奋随着刘邦入城,被拜为中涓,负责受书谒。一进城,石奋有些目不暇接,他几乎没进过大成,能去一个小集市就算是不错的机遇。
如今不仅入得城,还进得汉王的行宫,算是中军大帐所在。
石奋平时见过的排场不过是三老级别的,长至十四五见过最大的排场不过温县令的排场,如今看到汉王的阵仗完全懵掉,这可比那温县令逼格高很多,对刘邦更加的恭谨。
一入行宫,刘邦便立刻接到中谒者灌婴和太尉卢绾呈上的谒贴,发现已经有很多人欲拜见他刘邦谋求一职。
人生际遇不是时常有,没人愿意错过一个天大的机会,如今汉王入河内,这是一个难得送到家门口的机会。
汉王可是比殷王要强大数倍的王,跟着汉王混自然会比殷王司马印强。更何况此刻的殷王已经投降,河内已归汉,最后殷地是否会被取消王国,恢复郡县制,何人能说得准。
这个时候如果不能抓住机会,那么再找这样的机会必然要难上加难。
刘邦于汉中拜韩信为大将的用人形象早已传遍山东(即关外),每个人皆欲博一下,万一实现富贵。
刘邦看着一位能征善战的中谒者和太尉还在兼任送书谒的事情,心中忽然有一丝歉意,是该让一切更加清晰明了,给他们减压,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这是刘邦给自己的定位。
越是能专心做事,越能成功。
人才纵使最多,人才就算是再厉害,如果不能合理有效使用,不仅没有好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刘邦道,“此等小事,今后可交与石奋来做。”
刘邦便简单给石奋做介绍,亦告知卢绾和灌婴石奋已为中涓。中涓这个职责,灌婴再熟悉不过,当初他曾经就是以中涓的身份跟从刘邦击东郡尉于成武而开启裂变人生。
刘邦道,“共有几人?”
卢绾道,“经初步挑选,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