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最后反扑(1/2)
他人不知,但魏选很清楚,无论是汉军还是三秦军皆是人,皆需要饮水食饭,皆需穿衣,皆需兵器。
甚至需要歌姬陪伴,总之魏选的秘诀便是寻找共同点,寻找共通点。
找到它们就能得到需要的信息,魏选很擅长这一点,所以曹参及时得知章平已掌兵,掌三秦兵。
擅长某一点的往往并非一人,才有强中自有强中手此言,实则并非真的谁比谁高明,而是孰能更快。
姚卬和始成皆擅长此技能,章平又转变态度,认真研究曹参,有充分了解敌情的觉悟。
姚卬仅仅快一步。
快一步去探查汉军的粮草运输和釜薪多寡的变化,兵力可通过旗帜的增减来做疑兵,这一点刘邦从张良那里好好学到一手。
刘邦的疑兵作风又很好的传达给汉军诸将领。
无论旗帜怎么增减,饮食无法改变,用兵上曾有人通过釜灶的变化迷惑敌军,那是孙膑和庞涓的故事。
可那是只见釜灶,没见其人,一个人如果混入军中,查探每日三餐之粮,还如何瞒得过。
大军的粮草何其重要,为增溢疑兵每次多煮些食物,那是不太可取的,粮草浪费不得,至少长时间浪费不得。
姚卬从饮食方面下手,得知城外汉军兵力默默有所增加,城内自然相对减少,这是汉军欲出击的信号。
“集中一半兵力午夜攻城?”
质疑的声音响起,或许塞军精锐的覆灭让三秦诸将皆心生畏惧,再次集中一半兵力攻城,太过冒险。
“为何如此做?”
“若无合力之因,诸士卒心有疑虑。”
诸多质疑之声在慢慢升起,虽然言论声调没那么高,终究会影响。
章平则一一耐心解答,“与汉将曹参交手次数,恐无人与吾比。此人善用兵,吾与之大战于好畤,虽有胜负,然终败走漆县。与之对阵,慎之又慎,断不然那贸然进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此人善于此,以此道反制其身。”
对汉军的探查和盘托出,汉军釜灶的变化,而且是隐秘的变化,兵马未见调动,为何釜灶会发生变化?
这是一种判断,又是一种赌,章平在赌他的判断,输便是死,问题是不快速下判断,汉军就会瞬间变化。
汉军的变化可能会直接终结三秦军欲反攻咸阳的计划,此乃章平无法承受的结果。
故而章平仅仅一个小小解释,解释之后便是命令,否则章平要请塞、翟两国将印拿回去。
午夜的突袭很猛烈,这点曹参预料到,因为他时时刻刻皆在完善防御体系,准备长时间和三秦军对峙。
时时防守便无需再多加提防,否则画蛇添足,面对猛烈的进攻,箭楼上的汉军完全抵挡住,只是让曹参意外的是始成率翟军主力突袭杜得臣和戚鳃。
攻击很迅猛,但声势过于实质,反而是景陵城外的杜得臣与戚鳃面对兵力多余他们的翟军。
杜得臣与戚鳃二将战的很猛烈,甚至超常发挥,已经接近他们的极限。
“末将亲引一千汉骑可出城增援?”
“此为诱饵。”
“可杜得臣与戚将军兵力不足,计划仅进行一半,末将不愿见其战死城外。”
“何以见得城外汉军会败?”
这是毛泽和曹参的一段对话,城内兵力虽然不及城外攻城之军,然高墙、礌石与弓弩可弥补之。
城外却没那么幸运,毛泽所言计划,便是曹参命魏选入夜悄悄转移兵力至城外。
一次转移一少部分,如此可以瞒过敌人的觉察,一旦城外兵力足够,便会对三秦军发动突然的致命一击。
一击必中,一击必死。
有人说三人打一人,未必胜,可百人打一人基本稳胜,如果还不能胜,只有一种可能,那便是这一百人不愿杀死此人。
绝对兵力的优势似乎可以战胜对方,为一击必杀,曹参慢慢转移兵力,将城外那把不太引人注意的利剑磨的更锋利。
此为一种冒险的做法,虽然高墙和礌石防御,但兵力过少容易被攻破,可极大的冒险有极大的回馈。
此瞒天过海之计如果成功,那么章平已是个死人,三秦军的败局将注定。
曹参转移的很慢,一次只有二百人转移,所以很难引起三秦的注意。
很难,但非不可能,这个计划还是被章平、姚卬识破,识破之后当即采取行动,命始成率军对杜得臣和戚鳃发动攻击。
章平下达的命令简洁有力,“尽力灭之,如弗能灭之必阻之。”
咬定景陵城内的兵力已经减少,即便减少二千余人,对于城内的防守而言产生的影响甚大。
杜得臣很愤怒,“吾小视翟将,竟阻止吾回援。”
戚鳃有些纳闷,“此计划很隐秘,三秦如何得知?”
杜得臣愤怒的欲杀人,“定有内奸混入。如不能及时回援,城可坚守几日?”
戚鳃不解,“何意?”
杜得臣道,“吾等无法突围援助曹将军,可遣兵求援。”
“求援?”
“吾闻灌将军攻栎阳,已降塞王,可速去请兵。”
“不必。”
这次换成杜得臣不解,“为何?如至,灌将军必援。”
戚鳃苦笑,“初时章平引军攻城甚急,其意在夜取景陵,恐难支撑见旭日。”
非不愿突围去搬援军,而是待援军至,城已破,这点和当时楚与诸侯灭王离时,章邯在棘原并未来得及援助一样。
虽说当时章邯北面有诸侯军牵制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