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探索玻璃工艺(1/2)
据宫里传出来的消息,正德皇帝的病情一直没有起色,都是强撑着参加各种仪式。
官员行色匆匆,各色亲卫忙碌不停。有关衙署已经全力开动,京城的气氛显得十分凝重。
朝廷的事让朝廷去忙,沈秋如今想的只是眼前这些按照不同比例配好的沙子,到底谁能成为自己发家致富的利器。
一共二十多个容器,沈秋可是拿来秤,一个一个按比例配置好。
看着窑主将窑洞最后封上,沈秋满怀期待。虽然这种用瓷窑洞制造玻璃的局限性很大,但由于是小规模实验阶段,浪费就浪费吧,如今处于验证技术阶段,其他事等明天出了成品再说。
第二天城门刚刚打开,沈秋就第一时间坐着马车到了李家窑。远远看去窑洞方向还有点点火光,看来他们一夜都在添加柴火啊。
由于气温下降会让融化的玻璃溶液快速成型,所以沈秋与窑主两人都穿上沈秋特制的防热服(虽然实际上没有多大用处)。
利用长长的铁钳将容器一个个钳出来,然后趁热打铁,将融化成液体的玻璃倒在早已准备好的磨具里。
将二十多个容器里的溶液全部清理完,时间已经过去了好久。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沈秋才有时间将最后一个容器里的溶液,用让窑主帮他准备的一根,前端是耐高温的陶瓷管,后面是中空铁管挑起,学着记忆里自己看过的手工玻璃制造一样,将玻璃吹成一个圆球状。
沈秋所做的一切都让这座瓷窑的主人夫妇惊讶不已。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这些沙子融化后居然可以成为这么一种半透明状的东西,最重要的是可以随意塑型。
沈秋并不避讳自己的这些“独门绝技”被夫妇二人学去,他们二人若是有意发展玻璃,沈秋还高兴的不得了。
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总不能什么事都让他亲自上吧。适当的培养一下人才,自己才能赚点轻松钱。
不过当沈秋看着眼前这些玻璃制品,却觉得靠玻璃大发一笔横财有点不靠谱。
这些原始玻璃从外像上来看,一个比一个难看,有一些透明度还好,有一些压根就是半透明。但是却没有一个能达到沈秋所处时代的那种透明度。
稍稍一想,倒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毕竟玻璃有一条漫长的发展史,怎么可能让自己一制造出来就处于最完美的状态呢?
当然,外观只是考量这些玻璃制品的第一道关口。
沈秋的第二道考验很简单,就是将这些容器,包括最后自己吹出来的小罐子。全部注满沸腾的热水。
总体结果沈秋还是很满意,除了有两个当场碎裂外,其他都挺过了第一关。仅这一个测试,沈秋就将那两个配方方案否决了,透明度又差,还不耐用,要你有何用?
紧接着就是倒掉热水,立刻添上冷水。
结果很出乎沈秋的意料,只有一个杯子碎裂。而碎裂的那一个配方,仅仅是生石灰添加比先前碎裂两个多一点。
沈秋似乎隐隐感觉到生石灰的用处是什么了。
果然接下来的继续测试也说明了这一点,最终有一半的半成品通过了沈秋的测试。也就是说这些其实是可以使用的玻璃了,如今要做的就是怎么将玻璃美观度提上来。
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沈秋能记住玻璃制作配方已经不容易。虽然知道后续还有几道工艺能将刚刚玻璃中的气泡处理掉,但是沈秋却不知道具体做法,只能就这么看着这些玻璃。
而瓷窑主人夫妇两敏锐的预见到,这种被沈秋称为玻璃的物品会大有用武之地后,主动加入思考的团队,出谋划策。
沈秋一是懒得自己死脑细胞,二是想早一点拉二人入伙。于是开始将有关玻璃的一些事情讲给夫妇二人听,最后更是把优质玻璃应该是什么样子告诉他们。
沈秋讲的很详细,基本上抛除那些现代因素,其他基本是毫无保留。夫妇二人听的很认真,男主人更是一副认真思索的模样。
当然沈秋并没有浪费太多时间,直接选出三个综合来看最好的配方,然后进行稍大规模配置,进行第二轮的熔炼。
几人忙活完这一切,就开始商量起关于合作的事。男主人下定了决心要加入,将沈秋先前付给的租金,过年用剩下部份想要退给沈秋,虽然只还有十两,但是男主人却保证过几天一定补齐。
沈秋很直接的拒绝租金退还,毕竟如今的自己不缺这二十两。而对方明显缺钱,既然开口将玻璃的秘密告诉他们,沈秋就将他们当做自己的合作伙伴。
有一种方法叫笼络人心,如果等到对方日子有起色了,这二十两银子将没有多大用处。如今他们处于低谷,这二十两的意义就非常大,所施下恩也将是最大,也是他们最难忘记的。
对此,沈秋很有信心。这个时代的人朴实善良者居多,奸诈者也极易被分辨出来,这夫妇二人明显是前者。
不仅如此,沈秋还在分成模式上做了很大让步。因为他深深知道,自己将来基本上不会亲自参与这个行业的制作。从来料到生产各方面基本都要靠这家人,要想做到细水长流,自己的分成不能太多。
再者,沈秋虽然想赚钱,但是他想做一个良心资本家。所以最终写在合同上的比例是三成,沈秋永久拥有玻璃产业净利润的三成。
窑主夫妇在这一份闻所未闻的合同上签字的时候,都是一副不安的神情,他们万万没有想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