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粒粒皆辛苦(1/2)
桓冲是何许人也,桓温的幼弟,一代名将,杜英自然也要保持敬意。
两人见礼之后,桓冲也在打量着杜英。
这个一身普通衣衫的年轻人,并无战场厮杀之气,更带有几分隐士飘飘然的感觉。
而且诗书教化出来的世家子弟自有的一股精气神,是瞒不过桓冲的,偏偏又没有桓冲认识的不少世家子弟那么蛮横、自傲,甚至目空一切。
给人一种平和中正的感觉,若是平日闲暇,桓冲都忍不住想邀请这位公子,品两杯茶,坐而论道。
杜陵杜氏,偏居河西,竟然也能培养出如此人物?
果然世家底蕴,不可小觑;武库血脉,多出豪才啊。
只是不知道这杜英,会不会又是一个令世人震惊的“谢艾”?
桓冲的目光扫来扫去,似乎想要看一看这个年轻人到底是如何获得谢奕信任的,而杜英只是微笑,倒有“随便你怎么看”的意思在,更是让桓冲心中赞叹一声。
不过他又觉得这样没礼貌,旁边的谢奕也是微微皱眉,想要说什么,所以桓冲只能先侧身:
“司马,杜盟主,请!”
杜英亦是点头,和谢奕谦让一下之后,还是让谢奕走在前面。
那自然是不敢抢了谢司马的风头。
当然,杜英把谢奕顶在前面,也是想要通过谢奕试探一下军中文武的态度。
桓冲刚刚的态度就已经很耐人寻味。
桓温和谢奕一向兄弟相称,桓冲身为桓温的弟弟,当然也应该和谢奕兄弟相称才对。
虽然现在的桓冲不过二十六岁,比谢奕小了二十岁,但是兄弟就是兄弟,这个并没关系。
尤其是杜英还敏锐的察觉到,桓冲刚刚称呼桓温,使用的是“家兄”,而称呼谢奕,却换成了“司马”,对应的是谢奕行军司马这个官职。
同时,谢奕也是以桓冲的小名“买德郎”称呼之。
这显然说明,桓冲并不是因为在军中才刻意这么称呼,以避免显得军队之中拉帮结派、私情胜过军法。
不然的话,就算是一向不太喜欢遵守严格上下尊卑的谢奕可以使用小名称呼桓冲,桓冲也应该使用“大将军”而不是“家兄”称呼桓温。
这是单纯的在和谢奕保持一定的距离。
但是很明显,在桓温和谢奕之间的关系还很好的情况下,这也只是保持距离罢了,桓冲脸上的笑容还是很真诚的,说明他对于谢奕能够活下来,甚至凯旋,很是高兴。
或许这还能说明,桓冲在心理上是不愿意和谢奕对立的,只不过大势之下,他无从选择。
历史上的桓冲一让扬州刺史,二助谢玄战淝水,做的都是不符合桓家利益的事,维护的却是家国完整,显然他的想法和那些意欲撺掇着桓温割据一方、称王称霸的人不一样。
王猛加快脚步,微微侧后杜英半个身位,他并没有开口说任何一句话,只是伸手指了指桓冲的背影。
杜英的余光自然瞥见了师兄若有若无的小动作,不由得一笑。
师兄显然也察觉到了这个问题。
桓冲,以后可以是一个突破口。
这等手握兵权又骁勇善战的将领,若是能够在某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保持中立,就足够少很多麻烦。
不过这也应该是往后了。
但是结交桓冲,却应该从现在就开始。
杜英当即也加快脚步,和桓冲闲聊起来:
“桓将军,大军北上,可还适应这边的水土?”
桓冲到底是年轻人心性,本来见到谢奕之后,应该有很多话想要和这位曾经关系很亲近的兄长诉说。
他们两个性格都颇为刚直,有点儿认死理,所以自然意趣相投。
只不过当今桓温幕府之中,暗流涌动,桓冲不敢贸然和谢奕走得太亲近。
他毕竟还需要稳固自己现在的位置,兄长还需要他的帮忙,自己若是被卷入漩涡之中,只会给兄长添麻烦。
话都憋在肚子里,自然难受,脸上的笑容都显得有点儿假。
此时杜英主动开口,桓冲亦然就坡下驴:
“关中可比江南干燥的多,还好此地溪流不少,不然大军饮水都是个问题,来此不过月余,饮水已多于身在江南两三月。”
“八水绕长安,长安之地,水源丰富而土地干燥,正是耕种的好地方。”杜英微笑着说道,“待到六月,恐怕更是炎热,到时候我关中盟上下齐齐上阵收割粮食,将军若是感兴趣,可以来看看。”
旁边的谢奕插嘴道:“关中盟的粮食,杜盟主已经许为军粮,你们到时候可不能只看着。”
提到军粮,桓冲自然笑容更浓:“自然,自然!若非关中盟相助,又有司马家中支援,恐怕此次大军进退两难矣!”
说到自己家中的事,谢奕登时头大,他总不好说,谢家屁颠屁颠把粮食送过来,实际上是两个孽子擅作主张,此时只能含含糊糊的点了点头。
杜英也察觉到了谢奕的尴尬,当即微笑着打岔: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关中盟的粮食,乃至于普天下的粮食,都是辛苦耕种而来,供应王师,以伐胡寇,这其中的辛苦自然也值得。”
虽然话题还是那个话题,但是杜英这四句诗,显然让谢奕和桓冲的注意一下子被吸引过去。
桓冲仔细咀嚼着个中意味,旋即对着杜英郑重一拱手。
杜英怔了一下,赶忙扶住:
“将军这是何意?杜某当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