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兵分三路(1/2)
“将军,已到恒山郡地界。”
闻言,章邯定目朝前远望,这才发现,大军已是临近恒山了。
看着那座依稀可见的恒山,章邯不禁想,这恒山郡处于三河交汇处。
东可行至庐江,会稽两郡,下能借湘水入灵渠,直逼南海,北上则是中原腹地,是真正的军事咽喉要地。
难怪李裕会说:“到时候恒山郡汇合,然后分兵而走。”
想到这,章邯看了看时辰,直接下命道:“原地休整两个时辰,李存孝,浪七二位将军,留守军中。”
浪七面目狰狞,让人不敢直视,李存孝则骑一匹纯黑色宝驹,身形高大难挡,浪七在其身旁可谓娇小二字。
二人一前一后应声道:“遵命。”
而后章邯又与随行的扶苏,胡亥说道:“公子,十八世子,末将欲前往此地郡守府交接渡军之事。”
……
一般来说,像章邯这种皇命在身的大将行军,是不需要跟地方官交接的。
之所以如此说,无非是想找个借口去寻李裕。
扶苏神色流转,心头有些疑虑,但还是拱手道:“将军此行欲如何安排,扶苏自当听从。”
章邯轻轻点了点头,便带着几个亲兵朝着恒山郡而去。
待章邯离去,胡亥却是撇了撇嘴,有些不以为然道:“大哥,难不成你我二人,还得听从章将军的调令?”
胡亥一身行头,可谓是堂皇富贵,完全不像来行军打仗的。
扶苏眼中闪过一丝异样,开口呵斥道:“父皇既然命你我二人随军而行,一切安排自是需听从章邯将军调遣,十八弟莫要乱来。”
胡亥面露不屑,说道:“这叛军在帝国铁骑面前不过耳耳,父皇既然安排你我兄弟二人随军出征,自当独领一军剿杀叛逆,如此方能让父皇高看,而非于章邯这充当手下。”
扶苏,赵高皆是不敢相信,充满震惊的看着胡亥,未曾想到胡亥能说出这种话来。
扶苏欲言又止,只能心中一叹:十八弟仗着父皇宠爱,竟然说出如此儿戏之言,哎。
随即摇了摇头,转身离去,独留赵高一人头大如斗。
此行赵高被嬴政安排为随军监督办,专门监督记录将帅,扶苏,胡亥二人的言行举止。
但如今这番境况,这随军督办真心不是人干的活儿。
这要怎么记录嘛……
难不成写上胡亥不尊军纪,不敬兄长?这不是跟自己过不去吗?
一时间,赵高有些凌乱了。
但作为胡亥的老师,又在其身上花了不少心思,却是不能只看不管。
遂语重心长的说道:“十八世子,此行并非游山玩水,还望重视起来。”
见赵高扳着个脸,胡亥小声嘀咕道:“老师,那几位高手被你安排去哪了?”
赵高脸色一黑,看这情况,还是不说为妙,免得胡亥嘴松,徒生是非。
……
而此时的李裕,则早已是酒过三巡,饭饱神虚。
李裕喝了一口清汤漱了漱口,念道:“这大秦没个茶饮是真心不习惯。”
自顾说完,看了看刘邦,萧何,李裕这才开口道:“算算时间,章邯的二十万大军,只怕是已经临近恒山了。”
张良闻言,神色一动,问道:“君侯准备如何安排。”
张良言下之意,自是问如何安排他与萧何。
李裕眼睛微眯,笑道:“萧主吏,刘老哥,你们觉得我该如何安排。”
萧何,刘邦互看一眼,萧何笑而不语,刘邦则是心中藏着想法,但此番初来乍到,不敢太过招摇。
刘邦摇头笑道:“君侯只怕早已胸有成竹,我与萧兄二人,悉听君侯之意。”
见萧何,刘邦不答,李裕倒是有些意外,这可不像是刘邦的风格。
李裕又看向张良问道:“子房,你觉得此行,我会如何安排。”
张良儒论在心,又谦逊低调,遂开口道:“不敢妄自猜测君侯之意。
不过,方才听君侯所言,此行骊山军二十万,又有公子扶苏,十八世子胡亥随行。
良倒是觉得,或许章邯将军会行分兵之法。”
张良并未直言李裕的想法,而是分析骊山军现况。
李裕听的真切,神色一动,问道:“子房何出此言。”
张良忽然露出一股谋士该有的自信,说道:“君侯应该知晓,此次叛乱的起因。”
见李裕点了点头,张良这才又道:“北方草原异动,牵制了帝国长城军团的注意在前。岭南军赵佗望风而动,鼓噪军变在后。
而又有余孽勾结百越人,想要另起炉灶,想必这其中必然互有关联。”
本想借着脑中历史,提前布置骊山军去岭南附近震慑赵佗,如今却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好在变法是成功了,借此安抚了不少民心。
否则如今的大秦,只怕已是内乱不止,战火纷飞。
李裕与张良的判断不谋而合,这匈奴人与岭南叛乱的事情,确实不像表面看上去这般简单。
而张良仅凭借饭桌上的只言片语,就能把此事关联起来。
李裕心中佩服,遂开口道:“这中事端太过巧合,确实透露着蹊跷。”
张良闻言一笑,又道:“而今听闻赵佗军已是兵分两路,一路北上想要夺取长沙郡,一路越灵渠而西,意在桂林荒地。
如此一来,章邯将军想要快速平息叛乱,就必须兵分两路。”
李裕笑了笑,问道:“那百越人怎么办。”
张良闻言一笑,拱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