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万方多难(2/2)
公正,即使是亲信,犯法了也要受罚。假使立下功劳,即使是奴仆,他也不会忘记赏赐他们。大明到了最危急的时候,在生死存亡的时候,国难思良将,启用年己七十二岁的良臣名将,这也是情理之中。
但是朱燮元的大军远在贵州的深山老林里面绞杀水西兵,要回来也都不是一时半会,如果是单枪匹马回来,又没有用,大军集结回来,又需时间,所以调这位大将回来支援,也都不是最好的办法。
所以此时很多人都盯上了那一位被任命为新任江南督师的熊文灿,这位爷一直的就躲在广州这里,死活不肯挪窝。
朝廷对于熊文灿也是寄予厚望的,希望他能够带领他部下的兵马前去剿灭刘军,谁知道这位爷可是一个拖延的好手,他看见情势不妙,说什么也不愿意放弃眼前的太平生活,去南京跳火坑。
更加惨烈的消息传来,那就是郑家也反了,叛军在一日之间,就攻下了泉州。
只要朝廷中稍有见识的人都明白一点,郑家反了,意味着什么,他们攻下了泉州,就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福建的糜烂?江浙的糜烂。
郑家本来就是朝廷对付刘家的一只后手,对付刘家强大的水军,他们根本都没有什么招数和办法,只能用郑家这一头猛虎去对付他,谁知道这一头猛虎终究还是反了。
整个朝廷都明白和知道一点,郑家反了,并不是因为他们跟刘家之间的亲戚关系,而是因为利益关系,朝廷本来已经给郑家取下了很好的待遇,谁知道郑芝龙还是不肯接受。
郑家的造反几乎成为了压垮朝廷的最后一根稻草,所有的官员都感到绝望了,许多人上书建议,如果此刻不果断迁都,大明就要亡了。
但是崇祯皇帝十分的生气,他说道:“从太宗皇帝在此以后,我朝立足于此地二百多年,其中强敌无数,从未退缩过一步,此乃大明国门,亦为大明之命脉,退一步则国破家亡。”
崇祯皇帝他也是一个爱面子的皇帝,他爱面子,好大喜功,如果他在他任内居然迁都了,让他打着卷铺盖走人了,他什么面子都没有了,所以说,他说什么也不会同意迁都。
虽然说迁都,提出迁都的是这些臣子,他们能不顾自己的名声和生死,提出这样的建议,其实已经算是不错了。
要知道这是一个很容易背黑锅的建议,以后清算起来,人们只会说是你这帮当官的作死,大明的京城丢失,这是要负历史责任的,谁知道这些官员居然都敢提了,但是拍板的还是他皇帝,如果皇帝同意了才可以迁都。
只是崇祯皇帝他十分的煎熬,一旦迁都,离开这里,京城估计就是守不住了,眼前有这么庞大的军力,他都没有守住这一片地方,如果一旦退缩,大量的军队收缩,刘军或者建奴趁机席卷而来,就可以把他们粉碎了。
迁都以后虽然可以大大的改善他们不利的局面,但是这丢失祖宗留下来的京城,把太庙和祖庙都让给别人的罪名,不是他崇祯皇帝所能承担的起的,所以他断然的拒绝了,说什么也不肯同意迁都。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