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五章 滴水涌泉(1/2)
茶树遭雷劈,武文松担心堂哥要的那种茶带不回去多少,更麻烦的是,爸爸跟他说,家里的菌也怕没多少了。
在家里特别困难的时候,曾得到过外面人这样或那样的帮助。
现在日子眼瞅着过得越来越好,过去曾经帮过家里的,人家这会儿有个什么要求,咱可不能装糊涂啊。
那菌的情况就是这样,本来家里的确种了不少,可架不住这个给一点,那个要一点,到最后,手里还真是所剩无几了。
武文松一看家里剩的那点,跟堂兄的要求差的挺远呢。
不光这事烦人。
文松爸耳根子软,架不住远近亲戚撺掇,说何不趁文松此次回来,就把婚事办了。
当爸的听着觉得有道理,想了想,又当面跟武文松说了一回。
当然,这回他的态度是松呢,此刻已增长了不少信心,说话也愈发有底气了,而话还是那几句老话:目前结婚,条件还不具备。
长辈们在按他们的套路谋划和考虑事情,就像那“走马灯”式的相亲。
而年轻一辈则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试探。
这些天,来找武文松玩的年轻人一拨接着一拨,不但有男娃,也有女娃。
女娃中,有哥哥带着妹妹一块儿来的,有弟弟跟姐姐来的,也有几个闺蜜跟着男娃们一同过来的。
大家来找武文松玩,自然是想听他讲讲外面有趣的事,讲讲大工厂,讲讲拍电影,再讲讲跑在外面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新鲜事。
男娃们来的目的相对单纯,女娃们则各怀心思。
这些女娃里,有不少还是头两天来家里的那些“走马灯”们家里的人呢。
玩归玩,武文松心里自有定数。
武文松在家的这几天,文松爸的心里充满了骄傲和自豪。
儿子此次回来虽然没说上亲,但对武家来说,却比说上亲还要风光。
孩子既然有出息,又敢在外面闯了,那就让他扑腾去吧。
当然,文松爸后来写给武文杰的信里,还是流露出对儿子亲事的关切,话里话外包涵了拜托于他的意思。
文松爸也知道,武文杰和武文松现在已经跑在两条道上了,武文杰即使有心帮堂弟,怕也没那么方便。
不管怎么说,儿子走上正道了,这是多少钱也换不来的。
文松爸的心里别扭,还因为他没有办好武文杰嘱托的事。
就说那菌吧,勉勉强强凑了不到六斤。
那茶更糟,连一斤都没够。
树都没了,谁家里能有多少?
武家多少年来一直就没什么钱,过去,文松爸对于“能用钱解决的就不是问题”这句话始终理解不了。
这一回,他总算明白点了。
为了完成侄子布置的任务,他原本打算用家里的余钱跟乡亲那里买点菌,好抵上自己手里的不足。
这时候,钱还真的不管用了,因为人家手里也没有了。
“如果我手头有,还说什么钱不钱的,马上白给你拿走。可问题就是,现在确实没有了,一点都没有了。”
武文松这回离家时,脸上挂着些许的不高兴。
他这一趟回来,给爸爸妈妈,给家里,带来了不少光彩和荣耀,只是自己曾大包大揽要完成的任务,却没能很好地给堂兄武文杰完成。
武文杰看着堂弟带回来的东西,有点傻眼:这可跟自己预想的差别太大了。
原本他想,羊肚菌怎么也得再有七八斤吧,再来它几斤茶,加起来总价远远超过6000元,这就大致说得过去了。
现在一算,可边可沿也就是价值6000多点吧,这样一来,就觉得那意思差了许多。
这里面是有说道的。
咱中国人报恩的方式挺有意思,自古不就有一句话嘛,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种受恩与报恩的方式中,夹杂着极其复杂又相当微妙的情感和心理。
不知老外听着这句咱中国人传了上千年的古训,会不会觉得中国人傻,或者认为,中国人心里没掂量,傻大方。
不管外人怎么理解这事,怎么看待这中国人的老话,这个理念在一辈辈中国人的心里是扎下了根,谁也无法改变。
懂得感恩,不惜一切代价回报曾经有恩于自己的人,在任何一个普通中国人看来,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没什么可稀奇的。
正因如此,武文杰这会儿才又开始有些含糊了。
为什么?
你看,人家小铁子这回,好比给了你6000滴水,你接下了,打算咋回报?
当然得用6000眼泉呀!
话是那么说,6000眼泉的确有点夸张,也没必要。
但如果你回报给人家的,可着数恰好也是6000滴水,那么在咱中国人的文化中,对方的感受一定不大好。
人家未必图你非得拿出“涌泉”来,人家甚至不嫌弃你拿出600滴、60滴甚或6滴来报,只要你是“竭力而为”了。
这个时候的理,又可以从老祖宗留下的一句话中去寻了,那就是,“礼轻情谊重”。
看到没有,该怎么“相报”,还真是既不麻烦,又麻烦。
说不麻烦,就是无论你“相报”得多还是少,咱老祖宗都给留下了说理的口。
而说麻烦,则是说,如果你的“相报”将将等于受到的恩,这在感觉上就会有那么点尴尬了。
武文杰当下遇到的,正是这样的尴尬。
小铁子何许精明人也?
假使这些东西一送过去,他心里就会马上估出份量,并立刻产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