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挖墙脚(1/3)
驻守沧州李家庄的卢象升收到了来自京师的圣旨,准确的说是前后两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卢象升在击败杜度后向京师报捷,面对如此大胜,京师自然欢欣鼓舞。崇祯和内阁难得的高效了一把,将卢象升剥夺的兵部尚书衔又还了回来,并且荫一子为锦衣卫世袭千户,另有其他钱财赏赐。至于具体的封赏,等到战事结束后再另行定夺。
圣旨里崇祯难得的将卢象升好好的夸奖了一番,希望他能够继续努力打败入寇的清军。至于歼灭入关的清军,崇祯也知道绝对不可能,现在的他早就不是当初那个任文官们忽悠的小白了,只希望能够打压清军的嚣张气焰,将他们打疼了、打怕了,不敢再轻易入关就不错了。
崇祯的肯定确实让李家庄的士气明显都高涨了起来,卢象升这几天的脸色都好了不少。特别是跟在卢象升后面不远处,由高起潜统领的关宁军,得知卢象升获得奖赏后,更是像吃了大便一样恶心。
当初分兵的时候,高起潜就将卢象升手上最有实力的关宁军拿走了,本意就是给卢象升一个难堪,让他无计可施、无功可立。没成想天津的黄济要死要活的非要跟着卢象升,高起潜得到的消息是,卢象升的两次大捷黄济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卢象升前后斩杀了四千多鞑子,损失却微乎其微,这就让高起潜妒火中烧。
同时他又暗骂黄济不晓事,宁肯上卢象升那条破船也不愿意到自己这边来,否则这些功劳将都是自己的。
跟着高起潜的关宁军态度也开始暧昧起来,武人都是靠实力和功劳说话。以前大家都愿意听高起潜的,一来是因为大家都是熟人,还有交情在。二来高起潜手上有钱有粮,后台又硬,不怕被人阴了。
可如今看起来卢象升不但过得很滋润,而且手里的鞑子首级越来越多,关键是自身损失还少,这就让那些关宁军有些吃味了。他们大老远从辽东赶过来,自然是希望能够赚些功劳的。早知道在卢象升手底下可以这样轻松的赚取功劳,他们其实是可以抗命继续跟着卢象升的。反正只要不是造反,朝廷对他们这些手握军权的军头还是多少有些忌惮的。
高起潜看出了些许苗头,立马又是酒又是肉的赏赐全军将士,还经常宴请将领,大打感情牌,总算是将军心稳定住了。
不过卢象升的好日子还没有过几天,南边就传来了多尔衮攻破济南,屠杀十余万百姓,活捉德王一家的消息。
卢象升得到消息后气急攻心,当场的晕厥了过去。
醒来后,卢象升嚎啕大哭,痛骂自己无能,致使百姓蒙难,亲王被掳,朝廷蒙羞,甚至想要立马提兵南下解救德王。
只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黄济和杨国柱他们劝阻了,实在是他们的实力不济,面对多尔衮的十万大军,坚守李家庄才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清军不来攻城,再想办法追击也不迟。
这时,黄济提出了一个想法,用手上的满清俘虏去换德王一家人。
如今卢象升手上有六百多清军俘虏,这是自努尔哈赤起兵以来明军少有的重大战果。正是因为有这六百多俘虏的存在,朝廷的嘉奖圣旨才会来的这么快。毕竟首级可能作假,但是俘虏是做不了假的。
这些俘虏最后的下场很大的可能是送到京师游行示众,然后被献祭太庙后处死。如果能够用这些俘虏把德王一家换回来,至少从面子上讲崇祯肯定是愿意的。
虽然崇祯打心底里厌弃那些封在各地的王爷,正是他们巧取豪夺、贪婪无度,让大明的地方百姓苦不堪言。但是作为朱氏一族的族长,崇祯不得不顾及下宗族的态度。如果在他的治理下,贵为王爷都会被外族掳去,对他的声望将是重大的打击。
只是用俘虏换亲王这种事情以前毕竟没有前例,朝廷是否同意,满清是否愿意,具体如何实施,都是个大问题。
对于满清来说,俘虏明朝的亲王,也是一个非常重大的事情。至少在打击明朝的信心、提振满清的士气上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个事情真正有决定权的还是皇太极,但是如今在大明关内,与关外沟通不便,这就要看多尔衮如何取舍了。
如果可以选择,卢象升也不愿意用满清俘虏去换德王一家。
大明的王爷们在文官们眼中简直就是毒瘤,除了荼毒百姓、空耗国家钱粮,可以说是一无是处。文官们都是想尽办法减少王爷们的数量,封地的王爷们只要犯事,都会被罚俸,如果事情严重,还会找借口除封。总之就是在规则范围内不断的削减王爷们的数量,实在是因为国家已经养不起他们了。
不过自己出手干掉和被满清俘虏是两个概念,后者对国家的声望打击是非常严重的。虽然经过几次满清入关,大明的声望已经快要触底了,但是这种事情还是实在太丢脸了,特别是崇祯,简直颜面丧尽。而崇祯又是一个特别好面子的人,发生了这种事情,他的愤怒可想而知。
这种事情卢象升也不敢擅自决定,于是他给崇祯上了一道奏折,先是请罪,认为自己没有尽到责任,致使济南沦陷,百姓被屠,德王被俘,请求朝廷处置。
然后说自己手上还有几百满清俘虏,希望能够用这些俘虏与满清谈判,将德王一家换回来,请皇上允许。
当卢象升的请罪奏折快马送到京师的时候,京师那边已经得知了济南那边的消息。
果不其然,崇祯原地爆炸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