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剑客崔琰(1/2)
在董卓扬威西域时,牛平正在冀州境内穿校
离开幽州涿郡,沿着巨马河向南,牛平一行人很快就进入冀州河间国。
过易县,穿鄚县,顺利到达河间国的都城乐成城。
牛平不知道,这河间国里也有一个三国名将,他就是袁绍手下“河北四庭柱”之一,后来又成为曹操“五子良将”之一的张合。
张合的老家就在河间国鄚县,出身于当地的豪强家族。
其实张合距离自己的命中克星,涿县张飞并不远。这两个冤家五百年前是不是一家人,可就难以考证了。
不是牛平只挖刘备墙脚,不对袁绍下手。只是因为袁绍的手下,牛平许多记不清出处。
颜良、文丑、张合、高览,这些袁绍军大将此时在哪里呆着,牛平不知道啊!
至于田丰、沮授、审配这些谋士,都是出身河北世家大族的聪明人。
这些饶行为准则,都以维护家族利益至上。
以牛平凉州饶身份,如今无权无势,在关东地区也没有名望,此时想要结交招揽他们,这难度实在太大。
错过了河间国的张合后,牛平又继续南行,进入了渤海郡的蓨县。
后世大名鼎鼎的渤海高氏,就位于蓨县境内。
汉章帝刘炽年间,高洪任渤海郡太守,带着家定居南皮城西南的蓨县,成为当地的豪强之家。
汉顺帝时期,蓨县高氏家族的高褒又担任了汉顺帝的太子太傅。
高褒家族逐渐兴旺发达,成为渤海郡有名的士族。
渤海蓨县高氏家族中,有一个少年不爱读书,而是苦练武艺,这少年不是别人,正是日后河北霸主袁绍的大将高览。
然而,牛平再一次与高览擦身而过。
离开渤海郡后,牛平一行又进入了清河郡。
这清河郡,后世《水浒传》中可是出了大名鼎鼎的武松,还有武大郎与潘金莲。
不过,那是北宋末年出的人物了,牛平不会傻到此时去打探姓武的勇士。
《三国演义》里,倒是有一个能与吕布交手十余合的武安国,可惜此人是北海太守孔融的门下勇士,估计是出自青州。
牛平此行没有绕道青州的打算,故而也不会去寻找武安国。
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牛平没有想过寻找的人,却自己出现在他的面前。
走到清河郡东武城县外时,牛平一行准备进城投宿,却意外的在路边撞上了一场游侠之间的打斗。
只见路边十余个游侠正在轮番上阵,与一个身材高大、眉目疏朗的少年比武。
那少年一袭黑衣,沉默寡言,但却有一手好剑法。
游侠们使用车轮战,一个个的与那黑衣少年比试剑术,但都不敌黑衣少年,全都败下阵来。
“泰山游侠,不过如此!尔等回去告诉王匡,我对他发出的邀请没有兴趣。”
黑衣少年战胜所有对手后,冷冷地道。
“崔琰,你莫要不识好歹!我主王匡仗义疏财,是兖州有名的侠士。主人听闻你剑法出众,这才让我等前来相邀。你今日拒绝了主人好意,可就是恶了我等泰山侠客!”
一个游侠目露凶光,开口威胁道。
“怎地,尔等欺我清河郡无游侠耶?”
黑衣少年拔剑在手,横眉冷对。
崔琰?此子莫非就是日后的曹魏大臣崔琰?
是了,清河崔氏大概就在簇吧!日后的美男子崔琰,就是眼前这个剑法出众的少年么?
对于崔琰,牛平还是有一点印象。
虽然《三国演义》里崔琰只是个淹没在曹魏文臣中的不起眼角色,但牛平却知道一个关于他和曹操的有名故事。
当然,这个故事很明显是为了吹捧魏武帝曹操。
故事里,魏王曹操为了平定北方,派兵征讨南匈奴。
南匈奴不是曹操的对手,就派使臣向曹操求和,并送回曹操心心念念的蔡文姬,同时献上许多贡礼。
在匈奴使臣回国前,告知接待的官员,希望能够得到魏王曹操的接见。
据匈奴使臣是这样的:“久仰魏王武功赫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想来形貌一定威严,愿意一睹风采。”
曹操听了手下的报告,觉得匈奴使臣的马屁拍得自己很爽,不好拒绝,便让手下安排接见匈奴使臣。
会见前,曹操觉得自己个头矮,眼睛,不够高大威武,很难令外国使臣敬畏,便让相貌不凡的大胡子崔琰假扮成自己,坐在王宫里接见匈奴使臣。
曹操自己则扮作宫中的贴身卫士,手扶配刀,站在崔琰身旁。
会见结束后,曹操特地派人询问匈奴使臣,对魏王曹操有何印象。
匈奴使臣道:“魏王长相fēng_liú文雅,气度宽宏。不过,他身边手扶佩刀的卫士却是真英雄。”
曹操听了匈奴使臣的评价,心头大爽,直夸此人很有眼力。
如果这个故事是真的,牛平以为,那匈奴使臣一定是个心思剔透的外交高手。
因为,魏王曹操纵横下多年,他曹阿瞒的名号谁人不知,哪个不晓?
南匈奴与大汉朝交流紧密,他们的贵族会不知道魏王长成什么样?
从求见曹操,到后面假装不认识曹操,夸赞他是真英雄,不过都是匈奴使臣花式跪舔曹操的伎俩而已。
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聪明如曹操,对匈奴使臣的这一套也很受用啊!
当然了,这个故事是在捧曹操英雄撩,气质藏不住,但也让崔琰跟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