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不世名将(2/3)
,连科考的名都没敢去报。于是父亲又让他习武(穷文富舞,也说明了他家有的是钱,并非后来所谓的“贫寒之家”,能够养得起一个二十二岁的男子在家厮混),准备走被士人们蔑视的武举之路。作为书香门第,他父亲也是没辙了,才忍辱负重让儿子去走文人们最不齿的武举之路,去当大头兵,真是家门蒙羞啊。拳师教头给他请了不少,又学了近十年,勉强算得上弓马娴熟,于是人到中年的李舜臣人生第一次参加科举(武举),结果弓马娴熟的李舜臣从马背上摔了下来,还摔伤了屁股,结果这第一次科举也就提前结束了。第二年,已经三十二岁的李舜臣再次参加科举,总算过关。其实这高丽的武举和大明的武举一样,不仅不被士人们看起(那个熊廷弼先是考中武举,结果遭到耻笑,于是一发奋又去考科举,居然也考中了,结果成了大明独一无二的“文武双举人”),也一直不被朝廷所重视,录取的比例相当高,基本就是给纨绔子弟们批发文凭,而李舜臣居然要等到中年了,还需两次才能通过武举,足见他的窝囊。
武举之人因为不受重视,自然也得不到重用,都是弄去当低级军官,当然如果家里有权有势的自当别论。很可惜,李舜臣家是属于有点钱有点势,却又完全上不得台面的那种,于是他就被分配到最偏远,也最危险的咸镜道去与野蛮的女真人打交道去了。
李舜臣在那里一呆就是十五年,大的功劳没有,小的苦劳不少,甚至还屡次被女真人打得狼狈不堪,结果升迁无望。不过他打仗的本事倒还是真正的学了不少,毕竟这里不是家乡,惹了事有老爸来擦屁股,女真人可是要凶狠的报复转来的,稍有不慎,也不是屁股挨老爸板子的问题,而是掉脑袋的问题了。十五年的艰苦征战岁月,足以把一个纨绔变成了一个饱经风霜的真正男子汉,他后来的军事才干,都是在这段时间淬炼出来的,水军虽然与陆军不同,但掌军之法确实相通的。
但李舜臣还是保留着当初纨绔的桀骜脾气,于是跟领导和同事的关系都处不好,可以说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光了,按他的资历,早该得到升迁了。但直到1591年,倭寇入侵的前一年,四十七岁的李舜臣,眼看没几年就要退役了,才混到了一个七品县监的官位,而这种级别的官职,科道出生的正牌举子,出仕的第一年就会得到。当然这也有高丽“重文轻武”的传统因素在里面。
但这年,他遇到了贵人,居然和“南人党”党魁,体查使柳成龙搭上了线。这柳成龙也不知是怎么想的,一下子把李舜臣看对了眼,举荐他去了全罗道,两年之内就把他破格提拔当了全罗道的水军左使,相当于从陆军团长一下子连升sān_jí,坐上火箭去跨行当了海军四大舰队之一的南海舰队司令。
其实当时的柳成龙以倭寇即将入侵为由,大肆举荐将领和官员调去南方,他总共举荐了四十多名将领和官员,这些人都有两个特征,一是在北方与女真人打过交道,有一定的义务能力;二则都在向“南党”、向他柳某人积极靠拢,政治上比较可靠。申砬、权栗、李舜臣等人都是走了柳成龙的门路,得到了破格的提升和任用。而柳成龙则通过这般操作,把“南党”党羽遍布高丽南方,使得南方成为了“南党”的铁通江山。
而全罗道巡察使李洸也是个大心脏,居然就把左路水军全部交给了没有任何海战经验的李舜臣,也许在柳成龙和李洸看来,这水军跟陆军是一码事,是个人都可以去指挥。还好,这次他们蒙对了,这个混不动官场的李舜臣却是一条真正的海上蛟龙。
不知道是谁教李舜臣学习海战的,历史上也没有任何记载,倒是记载了他二十二岁才开始学武,还记载了他读过《吴子》、《孙子》,但这两本书是武举的必修课,凡参加武举的都要考,甚至连文人没事干了也会拿来读,而且这两本军事哲学著作里面也没有关于海战的一字半句。唯一的可能就是,李舜臣是天生的海战将才,他这辈子是为海战而生,最后也为海战而死(露梁大战之后,再无海战可打,自然他就可以走了)。
李舜臣接掌全罗道左路水军之后,整饬军纪,修缮战船,并加紧操练官兵,很快让全罗道左水军的战斗力提升了一个档次。同时他见高丽军士白刃战能力实在堪忧,就把仓库里放了几十年的一艘腐烂得快要散架的龟船弄了出来,让工匠们参照着又造出几艘。其实这龟船并非李舜臣首创,百年前高丽水军就用龟船和倭寇在打仗了,只不过因为龟船只能发射火炮、火铳和火箭,无法进行跳帮战和扔火罐,就只能击伤敌船,不能俘获和彻底焚毁敌船,高丽水军逐渐也就不怎么用它了。李舜臣其实也没把龟船当主力战船,只是用来冲击敌舰队,打破敌舰队阵型。
同样龟船也不是后世宣扬的所谓“最早的铁甲舰”,而是全木头的,那时高丽每年的钢铁产量,连一艘铁甲龟船也造不起,历史上的龟船就连表面上也没覆盖铁皮。反倒是倭军的主力战船“安宅船”,木头外壳的外面倒是真的覆盖了一些铁皮,这才真正是铁甲舰的始祖,也只有统一了全倭国的丰臣秀吉才有如此手笔。
同时龟船在战斗中的作用也并非后来鼓吹的那么厉害,此时东亚的海战,还是以跳帮白刃战和扔燃烧灌烧船为主,单靠威力不怎么样的火炮、火枪、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