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碰面(1/2)
果然,唐婉的担忧不无道理。
月中,蛮族对幽州、云州、汉州六府发动攻击,并且有一股骑兵绕过嘉峪关兵防,深入大胤朝腹地,给大胤朝地方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此时,姬文璟谋逆登基,宪宗失踪,燕京沦陷,群龙无首,导致于大胤朝士气低迷,地方军政无绪。
更有各地方姬文璟势力破坏,地位政权越发难维护,官员日益被刺杀,老百姓纷纷逃散,整个大胤朝一片混乱。
蛮族在这个关键时候出兵,让大胤王朝无力抵抗,没几日,大军就陆续攻下两座城池,骑兵更掠夺坑杀近三个省份。
宪宗无法,不得不放弃诱敌计划,等待姬文璟势力全然暴露,只能在离燕京不远的通州与燕京府的姬文璟遥遥相对,暂时放下双方纠纷,共同抗蛮。
姬文璟起先极为赞同,同意将燕京府近百万大军出兵抗击北方蛮族,配合大胤军队地方清剿计划。
可惜姬文璟身边有个极为小心眼的唐蕊,她没几日就破坏双方誓言,不仅撤回大胤北方的军队,让宪宗抗蛮军队陷入蛮族包剿中,还故意放纵引导蛮族进入大胤腹地,就为了降低大胤地方势力。
一时间姬文璟和唐蕊的声望降到了最低点,民间将二人比作唐哀帝夫妇再世,老百姓对二人唾骂不已,恨之入骨,就连向来圆滑的世家也多站队站到了宪宗身后。
姬文璟这般做法不能说不对,他们本来就声望不及宪宗,此时失去了名声也无关大局。
更何况蛮族和宪宗军队正面冲突。双方几乎两败俱伤,姬文璟手上的军部势力却完整保全。
月末,本来处于劣势地位的姬文璟却陡然成了三大势力中最强劲的的完整势力。
他趁着宪宗和蛮族元气大伤时,陆续占领了蛮族南方势力以及宪宗北方势力,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三足鼎立。
林熙菡叹息不已。
等林熙菡诸人知道蛮族和姬文璟狼狈为奸的缘由更是感慨不已。
蛮族和姬文璟合作。除了姬文璟丧权辱国许诺的条约,更多再于蛮族草原天灾。
大批大批的牛羊死于瘟疫,河流干涸,草原枯竭等诸多天灾*,让蛮族这类游牧族面临生死的抉择,不得不对大胤朝发动猛烈的攻击,一求生路。
本来宪宗可以在几个月内搞定的叛变,最终因为蛮族这外力,以及先帝这个坑儿子的诸多布局,让宪宗这条引蛇出洞的计划夭折。
“到底是天灾*不可预料。”
林熙菡感慨了一句。
唐蕊也感慨不已。
前世此时。姬文璟业已经营西北大营近两年之久,西北大营已经颇具规模,最后却正巧因为蛮族天灾,地处蛮族正面攻击的位置,一下子在蛮族突破幽州防线。就陷入了蛮族大军压境的局面。
姬文璟不得不与蛮族正面对抗。几乎耗尽了西北大营从先帝姬文璟父子两代经营。
更憋屈的是姬文璟耗尽了财力物力人力,却给宪宗争取了时间,最后给宪宗旗下的心腹军队捡了个便宜,成了打败蛮族的抗蛮英雄,声望极度高涨。
也给西北大营中的士兵叛变朝廷正规军埋下了伏笔。
唐蕊前世无数次听姬文璟懊恼痛恨蛮族之事,自然对这件改变姬文璟命运的事情极度上心。
她觉得西北大营极为不吉祥,弃之可惜,食之无味,不如放着,另起炉灶。
这也是她抱着被文永康这些老匹夫唾骂嘲讽不已。仍然咬死不回西北大营的原因。
一群自以为是的老不死,哪里知道后世之事。
现如今被损耗势力的是宪宗,看日后宪宗如何对付羽翼丰满的姬文璟。
唐蕊心中乐观,姬文璟却恰恰相反。
本来姬文璟同宪宗达成合作共同抗蛮,打下极高的声望,从长远看对将来姬文璟的小朝廷的建立极为有利,如今却因为唐蕊隐瞒他的作为,一下子将姬文璟及其心腹打入了叛国贼的地位,声望极低,后期王朝管理必将越发为难。
姬文璟对唐蕊的擅做主张越发不满,尤其是听到亚父文永康称病不朝已经有近月,心下不由思恋,一个下令,就带着姜成辕去了文府。
文永康此时却是极为清闲乐呵。
梁元钊探查张太后和先帝秘事,已经有月余,内里涉及诸多隐秘,旧人多已不在宫中,剩下的老宫人也皆下放归乡。
梁元钊若是探查无异样,必是早日回归,此时缠留旧地,必有隐情。
文永康心中对姬文璟起了猜忌,不愿意与姬文璟接触过多,免得伤了情分。
尤其是这段日子来,文永康与张建相处已经久,获知他由张太后兄长抚养长大,收留他的慈幼局档案模糊,张建长相脾性又多与张后和先帝想象,越发让文永康肯定心中揣测。
先帝在世,文永康也不是没有怀疑过姬文璟身份。
毕竟当时张氏两姐妹均有身孕,且日子相似,最后却均未曾留下子嗣。
文永康原先当张氏阿婧子嗣被阿妩害死,这才让先帝能够狠心毒杀阿妩,不顾及阿妩及其腹中胎儿。
再加上按照先帝爷的脾性,姬文璟若是阿婧腹中子嗣,必不会让唐国公处置了去的。
毕竟阿婧和阿妩不同,先帝怎么会千盼万盼的子嗣下毒手,特别是阿婧给先帝生了个贤德的先太子,先帝更盼着阿婧多生几个好儿子。
可如今这一想,却是不大对劲的。
先帝口上说要处置了姬文璟,最后姬文璟不仅半点事情全没,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