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外传 02(1/2)
王一自然不会与楚紫薰讲那些不痛不痒的儿时往事,即使那些事情回味起来也不乏热点。他要说的是一件即使是现在看来也非常存在争议的事情,况且那时候他还只是一个上小学的孩子。
既然在小镇上人们都掖着藏着,那么就要去那些偏远的深山老林。王一的老家出于平地,既不靠山也没有什么断崖,这都难不倒孩子。既然是秘密基地就必须人烟稀少,终于有一天他们开始了探索之旅。
农村的土地资源非常丰富,大片的苞米地到了夏天足有一人多高,农村的苞米地是个好地方。著名作家莫言先生的《白狗秋千架》就非常熟练的运用了出来,苞米地在作家眼中蕴含着无限的可能。
“还有多远啊?”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晌午,十二点以后的太阳尤其毒辣,好在右手边就是一条小河。王一跟在队伍的最后面,三个孩子脚踩着黄土地,左手边是一望无际的玉米田,右手边是水流湍急的小河。玉米地到小河中间有一条小路,而小路靠近河的那一侧有着十几米的落差看着怪吓人的。
带头的孩子姓钟,这是钟家屯子,屯子后面有一座桥叫做钟大桥。钟氏孩子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父母种地他将来的出路也是种地,他对于这一代的地里环境尤其了解。紧跟着的是王一的好朋友,至今也是他的好友,一生不可得多的好友,这里不是着重讲述他的故事,我们暂时称他为小友吧?
“急什么,还得走一个点儿吧。”
“啊,这么远?”,小友虽然感叹却没有退却的意思,反而有些兴奋。
“那得多远啊?都没人家了吧?”
“恩,那边有人抽沙子,老大个坑。”,钟氏孩子拎着一根木棍在前面开路,“还有林子,我们在那儿搭了个炉子,要是带花生过来还能烤花生。”
“烤苞米呢?”,小友提议。
王一掰了一棒,“还没打仔儿呢。”
三人继续上路,阳光已经转移到了小河的另一侧,虽然太阳火辣小河却也给人带来一丝凉爽。这么一边走一边有一句每一句的说话,很快就没有路可走了。
正因为没有路走所以三个人没有骑着自行车,一行人紧跟着钟氏孩子穿过满是蚜虫的苞米地,虫子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跑进衣服里,好在这些虫子大多是不会咬人的只是看着有些不舒服。最让人讨厌的是“花大姐”和“满天星”,实际上到现在王一也不清楚那时候什么样的甲虫叫做花大姐什么又是满天星。有一种黑色的瓢虫很少见,孩子们若是抓到了必定要在人前炫耀一番。
最珍贵的要数金龟子,闪烁着七彩光芒的甲壳虫。
王一用他那粗糙的大手抚摸着楚紫薰绸缎面儿似的长发,“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什么是金龟子,那完全是我们小孩子随口杜撰出来的东西,那时候我们学校里还有‘蜂鸟’呢!”
“哇,你们农村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呀?”
其实楚紫薰这是明知故问,她也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娃娃,怎么连这些小孩子的伎俩都不懂呢?她是故意在绕着王一说话,这或许就是女人的魅力吧。王一没有那么不堪,楚紫薰却是在王一最失意的时候给了他希望。
“哪有。”,王一点了点楚紫薰鼻头上的雪花儿,“都是小孩子臆想出来的东西,说不定那只是一只长相比较奇特的臭虫呢。”
“你们可真有意思。”
穿过密集的苞米地,小河的转角映入眼帘,小河变成了大河。从玉米地钻出来又是一条横在面前的土路,土路对面不远就是几十米高的断崖,下面是奔流的河水。说实话,在王一那个年纪看到这副场面的时候震惊不小,甚至腿肚子有些转筋。
站在悬崖上甚至可以听见河水湍流不息的声音,钟氏孩子沿着面前的土路一路盘旋向下,大约走了十分钟的功夫眼前又是一副完全不同的景象。大河的一条支流在这里被截断,河水似乎改了道,这里被窝成了一块湖。湖岸上耸立着高高的砂山,砂山很高很高,在砂山的脚下有卡车轮胎压出来深深的痕迹。
“这儿就是抽沙子的地方。”
王一看到在砂山的另一侧有一间蓝色的彩钢房,指着那里问,“这儿没人要了吗?”
“不能吧?”,小友也问。
“抽沙子的时候有人,平时没人管。”,钟氏孩子指了指砂山,“那山能爬上去,从上面能看到大河。”
沙山和彩钢房之间有十几米的距离,这段小路的前面就是窝出来的湖,其实是抽沙子导致的。下面的水深不见底,从路面到水面有几米高王一不是特别敢靠近,扔了几块石头仿佛要把整个人甩出去一样。
石头落到水潭里发出咕咚一声,溅起大大的水花儿来。太阳依然灼烧着大地,从这儿竟然还能看到远处的铁路,是因为这里地势比较低洼的缘故。
众人登上沙山,在沙山的顶部有一块小小的平台,像是一个圆锥体被消去顶头。那时候的孩子从不估计被泥土弄脏衣服,王一第一个仰面躺在沙山上,凉爽的空气从湖面上吹过来。即使这个画面有些诡异,湖水也是绿油油的深不见底,这些孩子依然觉得这是一种享受。
微风拂面,登高是孩子们天生的习性,登得越高也就越快乐。从这里俯视大地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感觉,那个时候的孩子真的会傻乎乎的喊出一句,“这就是朕的江山社稷!”
就在王一俯瞰湍急的河水与宁静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