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受阻(1/2)
“《红昭愿》?”彭辉抱着手机,脑海里开始一点一点回想起当时的创作背景。
不得不说,作为专业的艺人学生,彭辉对于重新回忆这件事情,并不陌生。
毕竟不论是作为木偶戏的学生而言,还是作为一名纯粹的演员,都需要进行大量的台词记忆。
甚至彭辉还特意做过专业的记忆训练。
记忆中,一段十分模糊的情景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似乎是一首古琴曲。
名字好像是《平沙落雁》。
虽然那首古琴曲和这首被彭辉命名为《红昭愿》的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但是“落雁”二字,却是王昭君的雅号。
也正是基于这种联想,彭辉写出了这样一首歌。
可这首歌虽好,但却并不适合出现在剧本里。
原因很简单。
这首歌可以是舞曲,可以是演唱,但这首歌却并不适合合奏。
而且歌词的意境也并不适合校园曲风,也和剧中二次元乐队的主题不太一样。
想了想,彭辉最终还是将这首歌收了起来。
目前来看,还不到这首歌发布的时候。
其实主要是,这首歌比较适合女音演唱,而不是男声。
以彭辉目前的声音控制力,是无法演唱出这首歌的。
所以只能选择隐藏。
然后彭辉的目光就落到了那一首描写孙权的快歌上。
很早之前,当彭辉开始学习木偶戏的时候,就曾经研究过大量的史实资料。
这些东西,看似无用,但却丰富着彭辉的知识储备。
木偶戏源于汉,兴于唐,三国时已有偶人可进行杂技表演,隋代则开始用偶人表演故事。
很显然,彭辉对于三国时期的偶人杂技表演产生了兴趣。
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于大量三国史实的研究。
虽然受限于时间的缘故,他只能研究一国,但主要钻研的方向,就是东吴。
一方面是因为东吴是当时比较平稳的势力,没有太多战乱,虽然内斗不休,但总体上还维持着和平。
自然的,木偶戏也随之逐渐发展起来。
也正是因为有着这一段历史的考察,彭辉对于东吴也就多了一点不一样的情怀。
其实严格来说,他个人是十分喜欢蜀汉的,毕竟那里有着五虎上将,有着卧龙凤雏,有着桃园三结义等等诸多典故。
而对于东吴,彭辉一开始的印象也只是停留在“周瑜打黄盖”以及“三气周瑜”上。
但是随着对于东吴史实的研究,彭辉渐渐对于那位建立了东吴政权的孙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彭辉进入写作状态之后,也就是郭月演奏完之后,整个楼层的民乐系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己的乐器开始了演奏。
群魔乱舞中,莫名却让人热血沸腾。
彭辉也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脑海里关于东吴,关于孙权的一生疯狂闪过。
随后,这才有了这一首歌的问世。
看着这首歌,彭辉越看越喜欢。
这首歌是一首快节奏的混曲,彭辉在其中加入了笛子的因素,可能这又是当时群魔乱舞达到的效果吧。
轻轻演唱了一下,彭辉即高兴又难过。
以他如今的声音控制力,演唱这首歌不难。
但是想要演唱的好听,却很难。
原因一方面是因为之前用脑过度,导致现如今身体还很虚弱,无法运用太多的气息,精气神严重不足。
高兴的是,这首歌的表演难度应该不大,只需要经过三个月左右的练习,应该就可以拿得出手了。
什么?
乐替?
拜托,这样一部注定是小投资、小制作的电影,你还找乐替?
你是不是傻?
可紧接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就出现在了彭辉的面前。
这首歌需要用到的乐器……
似乎有点多啊。
换句话说,这是一首混曲。
当初是因为处在那种嘈杂的环境里,各种乐器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彭辉虽然整个人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中,但下意识地还是将一部分的乐器收录到了这首歌里。
和《红昭愿》既可以用古筝,又可以用琵琶,甚至还可以混音不同,这首关于孙权的歌曲既然是要作为乐队的歌曲,那自然是只能用混音的。
可混音这方面,彭辉就比较弱了。
毕竟现在的他,对于乐器的研究还是太少了。
不过……
谁让他有“外挂”呢?
兴冲冲地,彭辉就去找了自己的“外挂”。
“呵,你到真是不客气。”李老师看着彭辉,笑着打趣道:“不过这一次我的确爱莫能助了。”
“嘿嘿,老师您该不会因为我没有来音乐系而生气了吧?”彭辉嬉皮笑脸地问道。
“你啊……”李老师无奈地说道:“不是我不想帮你,而是混音方面,我也不太清楚。”
“啊?怎么这样……”彭辉大失所望地说道。
不过他也知道,这种事情并不能怪李老师。
毕竟李老师也不是神,他也不可能什么都会。
叹了口气,彭辉不死心地问道:“那老师,您知道哪里有会混音的人么?”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李老师十分惋惜地说道。
既然得不到答案,彭辉自然只能遗憾离开。
看着彭辉离去的背影,一旁的一位上了年纪的音乐系老师一脸奇怪地问着李老师:“老李,我记得你年轻那会,不是弄过什么乐队么?你不懂混音?”
“废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