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五将的震惊(1/2)
李宓这才恢复沉稳的状态缓缓:“想必你们都知道咱们南征军组建的目的,就是为打败日益强大的南诏国。这南诏国本帅简单介绍一下。隋末唐初洱海地区有六个实力较强的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在我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区诸部,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现在南诏国执政的乃是阁逻凤,此人野心极大,自他上任以来,他积极发展军事和民生,暗中与吐蕃勾结。这些年在阁逻凤的大力发展下,现在南诏国现有军队十余万,实力雄厚,已不是剑南道一道之力能抗衡的。”
到这里,李宓看了一眼李兴以及另外五位新来将领继续:“想必你们对宝十载那场南诏之战的实情有所了解,不瞒诸将,在宝十载那场南诏之战中,咱们唐军惨败全军覆灭,仅主帅鲜于仲通一人生还。经此一战后,剑南军主力尽丧元气大伤,直至未能恢复。现如此剑南军残军只能勉强守住剑南道。而南诏王阁逻凤在宝十载那场战役灭掉我军主力后,便开始无视唐军,屡屡出兵劫掠我剑南道周边州县。而我们却无力回去,真是窝囊至极,想想都让本帅羞愧!”
“什么?全军覆没?这么惨?”
而长安城来的五位大将闻言双眼目瞪口呆,满是不可相信。他们虽然在长安城听到过一些宝十载南诏之战的实情,知道在这场战役中唐军败了,至于怎么败的,败得怎么样?他们都不甚了解,没想到在宝十载南诏之战中唐军败得这么惨,竟然全军覆没。这绝对是自圣上登基以来少有的惨败,可在杨相隐瞒下,这场惨败变成胜仗了。这究竟是南诏军战斗力太强悍了?还是我军的实力太弱了?
这时李兴听到李宓讲述宝十载南诏之战唐军惨败的实情,李心思绪不禁飘到远方。
史书上记载,宝十年(751年),唐朝西川节度使杨国忠派鲜于仲通率兵6万人,分两路进兵征伐南诏,出戎州、巂州,到曲州、靖州。
面对严峻的形势,阁罗凤派出特使杨子芬、姜如之到曲靖鲜于仲通军中,向鲜于仲通陈述“姚州之役”张虔陀被诛的事实经过,明事情的起因与过错在张虔陀而不在南诏,南诏愿谢罪请和。特使对鲜于仲通,虽然吐蕃早已对南诏威逼利诱,但南诏不为所动,仍然一心向唐。吐蕃已是虎视眈眈,依据情势,如果唐军执意要进攻南诏,唐南双方交战,吐蕃将坐收渔翁之利。
鲜于仲通不为阁罗凤的真诚求和与谢罪姿态所动,继续率大军向洱海地区进发。当鲜于仲通兵行至白崖时,阁罗凤再遣使者请和,鲜于仲通不仅不允和,反而扣留了南诏的使臣。大战一触即发。
南诏腹心地带洱海坝子东临洱海,西依苍山,是一狭长形冲积扇平原,南北长约50公里,其东西最宽处约近8公里,南端有龙尾关,北端有龙首关。这里先后建有南诏国的三座都城太和城、大趋城和阳苴咩城,从而成为南诏政权的心脏地带和根据地。从战略上看,东面洱海茫茫,水路进攻不易,西面苍山高耸,平均海拔超过3000多米,山峰罗列,峰顶终年积雪,要翻越苍山,由西向东攻击南诏腹地,也几乎不可能。南面,龙尾城西扼苍山,东边将西洱河堑作为城壕,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北面,龙首关东临洱海,西依苍山云弄峰,占据着苍山与洱海之间距离最近的地方,襟山带水,顺山势筑城,地势险要。
唐军的一队骁骑,在王阅率领下,秘密绕道点苍山西坡,企图在漾濞一带登山奇袭南诏。鲜于仲通亲率主力,直抵龙尾关(江口)。此时,阁罗风第三次派出使臣求和,鲜于仲通仍不予理会。他心想,6万唐兵已包围了苍山洱海之间的南诏腹地,又有奇兵从苍山西坡突袭,大军由西洱河东岸从水道向西进攻,同时由陆路猛攻龙尾、龙首二关,东西夹击,南北协同,可一举而下,直捣南诏太和城,成就非凡伟业。
对南诏来,唐王朝大军在南,吐蕃大军在北,形势万分紧迫。南诏向唐王朝请和无望,只好向吐蕃求援。当时吐蕃御史论若赞正率领大军驻守在洱海北部浪穹(今洱源)一带,即命军队从浪穹急驰洱海之滨。南诏与吐蕃军队联合,奋力御担阁罗凤长子风伽异、大军将段全葛率军队,在苍山西坡“丘迁和’’即今漾濞石门关一带,与唐军的精锐部队展开生死之战,唐军惨败,主将王运战死,唐军“腹背夹攻,,南诏的计划落空。王运被悬首辕门,唐兵远远看到,无不心惊胆颤。与此同时,阁罗凤亲自披挂上阵,率南诏和吐蕃大军与唐军奋力杀敌,经过洱海东岸的鲁川(今双廊)、鲁南(今海东)、江口(今下关)等战役,全歼唐军于洱海两岸,唐军主帅鲜于仲通“逃师夜遁”,只身逃离。第一次宝战争,以唐军全军覆没,只有主帅鲜于仲通一人幸免而告终。
然而,唐军惨败的消息,却被唐朝宰相杨国忠谎报为空前的军事胜利;南诏被逼应战的事实,被歪曲为南诏勾结吐蕃,联合反抗唐王朝的谋反行为。唐玄宗一方面为鲜于仲通设宴庆功,攫升他为都城长安的最高长官“京兆尹”,另一方面责令杨国忠积极备战,征集士卒,调集军队,再征云南。这真是“西洱全军败没时,捷音犹自报京师。归来设宴甘泉殿,高适分明为赋诗。”战死在洱海边的唐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