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艺多不压身(1/2)
“杜畿见过君侯!果然是年轻有为,英雄了得!”
在秦谊自报家门之后,杜畿也是非常客气得向他打了一个招呼。作为刚刚辞职跑路的一县之长,还是京兆这么一个距离长安最近郡的县长,杜畿自然是知道秦谊因为讨董有功,被王允册封为亭侯的封赏。面对着如此年轻的亭侯,杜畿心里面也是有些羡慕。
“董贼暴虐,人人得而诛之!秦谊只不过是恰逢其会罢了!如果不是王公提携,未必能够有这个机会。倒是伯侯,到现在却只能做一名县令,实在屈才的很。我听闻伯侯在郑县做县令的时候,因为上一任郑县县令懒政,在监狱里面关押了数百人没有处理,不判也不放,把这些人还有他们背后的家庭弄得苦不堪言。伯侯到任之后大刀阔斧,短短几日内就把这些案子全部处理完,绝对是一个能吏。当日秦谊听完伯侯的事迹之后,也是心向往之。以伯侯之才,只做一名县令其实真是屈才,即便是一郡,乃至一州,想来伯侯也是游刃有余才对!”
杜畿虽然没有进入《三国演义》里,但是他的事迹罗贯中却是绝对知道的,在创造庞统做县令酒醉不理事以及后来巧断案这个正史上没有的故事时,便柔和了蒋琬酒醉不理事和杜畿断案这两个记载到《三国志》里面的故事。
而秦谊的称赞也是一下子便挠到杜畿的痒处,他对自己的能力他还是非常自信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在做功曹时被郡守批评后,私下里却说自己完全能够做一名郡守。
虽然知道秦谊是在给自己拍马屁,但杜畿还是照单全收,笑呵呵得自谦道:“哪里哪里,比起文合来差远了,本朝四百年下来,又有几个在二十岁封侯的青年才俊呢!”
“对了,伯侯如此形色匆忙,这是要到哪里去?”见自己初步获得了杜畿的好感,秦谊也是趁机明知故得问道。
一时之间杜畿却是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秦谊,杜畿是个聪明人,王允掌握朝政后的一通乱搞,在他看来都是取祸之道,所以杜畿这才急匆匆得把自己县长的职位给辞掉,带着一家老小到荆州去避难。
要是换一个人向他询问这个问题,杜畿可能早就大倒苦水,他一个好端端的县太爷不当,举家跑到荆州去当难民,还不是因为王司徒他老人家胡搞,让他觉得在长安非常危险。
但和那些被秦谊敲诈了一番的长安豪商一样,杜畿也是把秦谊当成王允的心腹,哪能当着秦谊的面说王允的坏话呢。
看着杜畿一脸欲言又止的模样,秦谊却是替他把这话说出来:“伯侯恐怕是觉得这事应该怪王司徒吧!实不相瞒,我也是既不赞成王公不肯赦免董卓诸将的做法。不止如此,王司徒连鄙人的恩师蔡伯喈也是不肯赦免。就在昨天,我把伯喈先生从雒阳狱里给劫了出来,现在也算是与王司徒半决裂了。”
听了秦谊的话后,杜畿也是很想给秦谊竖一根大拇指,秦谊这种救师的行为,在两汉这种社会的。
另外这秦谊被王允弄得也是当不下官去了,和自己倒是有一些同病相怜,也是让杜畿和秦谊的关系迅速拉近。
听了秦谊的话后,杜畿也是终于敞开说话:“王司徒这事做得的确是太不漂亮了!身为一朝执政,得有一定的容人之量,清算凉州人在当下这个情况实在非常不应该。东有关东诸侯自立作乱,长安朝廷现在根基不稳,一旦把凉州人逼急了,很容易让朝廷落入万劫不复之地。即便是真要清算凉州人,也应该暂时稳住他们,等朝廷局势稳定下来后,再动手也不迟!总之,我在京兆也是听说了很多流言,说是王司徒要尽诛凉州人,王司徒只是不肯赦免董卓部将,但流言传成这个样子,凉州人心肯定不稳,一场动乱是在所难免!我也是害怕家中亲眷遭到波及,这是准备举家到荆州去避难!”
李郭之乱,关中赤地千里,很多关中人都到临近的荆州和益州避难,从京兆南下,出了武关便到荆州,可以说是避难的首要选择。
“是啊!王司徒此事真得是太过失策,我也害怕关中会被李郭等人给搞成一片焦土!现在秦谊在并州也是颇有根基,已经被王司徒任命为上党太守。估计李郭之乱起来之后,王司徒也无暇管我。以伯侯的能力,做一任郡守自然是不在话下,不如到并州来助我一臂之力如何?”
杜畿脸上很明显得挣扎了一下,只是最后却是向秦谊行礼道:“多谢文合厚爱,只可惜杜畿近期实在无心仕途,只想着能够逃离关中这是非之地!”
而听了杜畿的话后,秦谊的脸色也是好不容易才抑制住不要变得非常难看,错过杜畿这么一个牛人,他心里面要多不爽就有多不爽了。
“那真是可惜了!秦谊与伯侯一见如故,本来还希望能够与伯侯一起做一番大事。不过有一件事伯侯一定要听我一言,我曾经跟着一位相士学过一些东西,看伯侯的面相将来是贵不可言的,即便是做三公也不是不可能,但是命中却是有一个水劫,如果伯侯到了荆州之后能够练习一下游泳,说不准能够避过这个劫难!”
虽然不能收到杜畿让秦谊心里面很郁闷,不过秦谊还是特意叮嘱了一番历史上溺水而亡的杜畿,因为他真得是个厚道人。
曹魏立国后因为天下战乱,人口稀少,妇女便成了重要的资源。魏国曾经下令,要求各郡征集寡妇,分派到妇女少的地区,婚配生育。各郡的太守们,为了在皇帝面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