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燕京风云 第一章 新岗位(2/3)
金人有狼牙棒,咱家有天灵盖。秦桧自觉帮了忙,可却未见马扩与之亲近,不由得在旁纳闷,两人从未有过交集,不知为何这位通判竟然隐隐露出敌意,莫非是嫌弃自己位卑官小?低头展了展绿色的袍袖,自己靠着岳家的帮助,已进位太学正,虽然是个清贵之职,却有助于积攒声望和人脉,钻营几年,进入中枢也不是难事,到那时,这个莽夫纵有郓王做靠山,也终究有仰望自家的时候!秦桧的眼中射出了坚定的光芒。
马扩不知已经无意中刺激了这个“历史名人”,还在与叶梦得商议交接之事。这次是暂借到宣抚司,本职未动,观察使倒是好说,原本也没事可做,可是青州的日常公务都需要通判连署,耽误不得。
马扩斟酌许久,推荐了中都县的知县邓远志。此公久历宦海,各种台面上的、台面下的规矩胆小,调来益都县附郭兼为通判护印倒是正好,自己也可放心去寻童贯。
童贯闲居了几个月,也就清楚了自己被明升暗降,黑手竟然是王黼。毕竟是带兵的人,童贯的反击很直接,他找到王黼,威胁说要支持蔡京复相。
这下,轮到王黼烦恼了。没办法,谁挖的坑谁填。王黼去见皇帝,说:“如今方腊已经平定,花石纲也已经恢复,要紧的事还有燕云……”赵佶听懂了,虽然不愿意,可是够资格挂帅的也就只有童贯了。
。
北宋的朝会,立国初是每日常朝,到中期就改做按照单双号来,再到道君皇帝赵佶,每日里要吟风弄月、描龙画凤,占去大量精力,便又进了一步,改为逢五上朝。
宋朝早朝和唐朝一样,卯时一刻开始,也就是凌晨五点半。按照惯例,如果朝会没有特殊通知,一般都是大夫以上官员参加,也就是从五品以上,若有专门议题,一般就会列出要求参加朝会的相关官员。
宣和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四更不到,回京述职的马扩便早早起来了,在马政的帮助下戴上官帽,穿好五品官服,腰间挂了银鱼袋,就是一个丝袋,用银线绣了鱼形。六品以上官员绯衣银鱼袋,四品以上就是紫衣金鱼袋,“金紫”、“银绯”是标准的礼服,上朝必须要佩戴,否则就会被殿中侍御史以不敬之罪弹劾。
马政宦囊羞涩,租的寓所在外城。马扩四更起床,穿戴利索也就将近五更天了,没有时间吃早饭了,出了门,便催马向皇城方向而去。今日是常朝,参加朝会的官员最低也是五品,马政却是不用去。
虽是初冬,开封城的五更天已是一片漆黑。一路上,很多人家也亮了灯,大街上偶尔遇到同是上朝的官员,多是坐着牛车,车辕上挂着纸灯笼,灯笼上有官职和名字,后面一般会跟着几个随从,跑步跟随。
待到进了内城,御街两边的上朝官员便逐渐多了起来,不仅有牛车、有骑马,还有马车和坐轿子,随从的人数也多了起来。很多时候看一个官员的地位,从他的随从就能看出来,如马扩这种不带随从的在官员中绝无仅有。
到了皇城,宣德门还没有开。宫门外的待漏院却如同一个小吃早市,院门前灯火通明,卖米粉、肉粥、云吞的应有尽有,人物来往喧杂。
马扩随着官员们进了待漏院,来到绯衣官员休息的右暖厅。这里的墙上插着一排儿臂粗的牛油蜡烛,照的厅内通明。也有女侍端来茶点,马扩第一次参加正式朝会,嘴里不觉发干,便要了杯热茶慢慢饮啜。
过了一刻钟,宫门开了。众官员却不须再出待漏院的前门,而是从暖厅的后门转出,经一道回廊便进了宫,有内侍们过来搜检。
此时天光已开,重檐高楼沐浴在晨曦中,愈见雄浑壮美。
到了垂拱殿,文武百官纷纷站队,马扩看到了台阶前有品阶线,便站到队伍的最后。这时台阶上方传来殿中监官员高喝:“进殿!”
太子赵桓为文官第一名,排名第二是梁师成,第三是宰相王黼,武官排名第一却是郓王赵楷,第二是童贯,不过武官数量偏少,只有文官人数的一半不到。
文武两列队伍无声无息地向台阶上走去,在台阶两边各站着两名殿中侍御史,他们目光锐利地注视着所有官员,但凡官员有仪服不全、不整或者不守朝规,诸如迟到、喧哗、随意站队等等情况,他们都会记录下来作为弹劾依据。
大殿上方挂满了灯笼,将大殿照如白昼,殿内十分安静,只片刻,有侍卫高喝,“皇帝陛下驾到!”随即乐声响起,在悠扬的乐声中,道君皇帝赵佶从丹陛侧面走了进来。
赵佶在龙椅上缓缓坐下,众臣一起躬身行礼,“参见陛下!”
赵佶脸上露出一丝疲惫的笑意,摆了摆手,“众卿平身!今日朝会,哪位有事要奏?”王黼从班列中走出,躬身向赵佶行了一礼,“臣王黼愿献北伐计划。”赵佶点点头,“王相国直接向百官宣布吧!也好让诸卿讨论,拾遗补缺、群策群力。”
名义上是讨论,可既然已经到了拿出方案的程度,显然赵佶心意已定,所谓的朝议不过就是走走形式,让王黼的北伐方案合法通过罢了。
王黼取出一幅卷轴,缓缓展开,高声对群臣念道:“自大宋立国,收复燕云十六州便为国策,然历经百年,君臣奋战未果,燕云十六州依旧沉沦。而自明君登基,便屡屡登高北眺,胸怀收复汉家江山之宏图大志,励精图治以待天时。辽国君暴臣虐,民心不附,女真小族不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