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薇小说网手机小说首页小说搜索

返回《吃货唐朝》

爱薇小说网(avrxs.com)

首页 >> 吃货唐朝 () >> 第七百二十二章 李承乾的决断
亲爱的书友,您现在访问的是转码页面,会导致更新不及时及无法正常下载,请访问真实地址:http://m.avrxs.com/163924/

第七百二十二章 李承乾的决断(1/2)

李承乾问道:“母后,假如是父皇下旨让您出去调养,您会不会听他的质疑?”

长孙皇后没有吭气。

李承乾又问道:“按照唐朝的法律,您说是皇帝大,还是皇后大?”

长孙皇后有点儿惊讶地望着李承乾,不明白他要说什么。

李承乾又问道:“监国在皇帝不在长安期间,法律的意义上就是皇帝。我现在以皇帝的身份,要求母后立即离开后宫,去进行疗养。

这是圣谕,不可违抗。”

长孙皇后紧紧盯着李承乾,眼睛睁得大大。

李承乾怕长孙皇后怕了一辈子,看到她这个样子心里发毛。可是他现在的信条是,只要是自己认为自对的事情,就一定要咬着牙坚持。于是他壮着胆子,盯着长孙皇后的眼睛,不肯退缩。

长孙皇后忽然笑了,她发现那个她曾经一直以来感觉懦弱的儿子,是真的长大了。他现在的这个样子,不正是自己长久以来一直盼望的吗?

长孙皇后微微点头说道:“承乾,你说的对。监国比皇后大,母后谨遵圣谕。

关于外出疗养的事情,你就负责安排吧。“”

李承乾大喜,他心中百感交集。

一方面是因为张师傅终于肯抛开眼前繁琐的事物去进行调养了。一方面,他真实的感到了自己作为太子和监国的那份尊严。

这一刻,李承乾在成长为一个合格皇帝的路途中,又向前大大的迈进了一步。

他流着眼泪说道:“谢谢母后,谢谢母后对儿臣的鼓励,也谢谢母后能够成全儿臣的一片孝心。”

长孙皇后闭上眼睛说道:“乾儿你先下去吧,我倦了,要睡觉了。”李承乾说道:“儿臣这就安排您外出调养的事情,等到您休息好了,精神恢复了,咱们即刻出发。儿臣告退了。”

出了长孙皇后的寝殿,李承乾安排了长孙皇后前往芙蓉园调养事宜。

李承乾离开了立政殿。

此刻外面的天空依旧一片阴沉,可是李承乾却觉得是一片阳光灿烂。今天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里程碑的一样的日子,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尊严,内心充满了自信。

这件事儿对于李承乾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惊喜,他很希望有人能够分享了他的喜悦。他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远在鸭绿江东岸的李佑。

他撰写了一份电报稿,将在宫中发生的事情况,向李佑进行了通报。电报稿很长,把中间他和长孙皇后的对话,原原本本的讲述了一遍。同时,告诉了李佑,李泰即将前往长安的事情。

听到这个消息,李佑是又惊又喜。

喜的是,李承乾终于进一步的成长成熟起来了。

担忧的是,李泰恐怕又会利用这件事情来做文章。即便是李承乾派出的信使,要求李泰做出自己会离开长安的承诺,但是以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这件事情恐怕很难实现。

尤其是万一长孙皇后真的离开了,刚刚遭遇丧妻之痛的李世民,怎么忍心再让李泰离开长安呢?

李佑给李承乾回电说,让他派出信使去见李泰的时候,让他保证不得将这件事情中通报给李世民,否则的话就以抗旨论处。

即便如此,李佑仍然十分担心李泰有可能会将自己前往长安的事情,派人禀报李世民。这样一来,李泰就重新进入了李世民的视线,将来会引起很大的麻烦。

尽管他要求李承乾,让李泰做出保证,可是他认为根本就没有用处。李泰一定会派人来禀报李世民,而且会要求李世民替他保密,做出一副被欺负了的样子。

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不会因为李泰违背自己做出的承诺,而对他进行处罚。李泰遇到了什么事情,李世民都会怀疑是李承乾和李佑等人要对李泰进行打击报复。

李佑青李承乾找长孙皇后,说明中间的利害关系,请她暂时不要让李泰回到长安。

李承乾接到电报,他没有任何的犹豫,就给李佑回电了,他说作为子女,不能因为怕麻烦,就不满足长孙皇后的心愿。万一长孙皇后真的遇到不测,不能让她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李佑觉得李承乾说的对,立刻给他回电同意他的意见。

第三天,长孙皇后精神恢复的好了一些,她叫来了两位皇贵妃和四位贵妃,拿出李佑撰写的关于宫中轮流执掌的实施细则,让她们学习掌握,决定从杨妃娘娘开始执行第一次轮值。

第四天,随后长孙皇后就前往芙蓉园去进行修养了。

东征军大帅府。

东征军进展顺利,高句丽人愈发的困难,向外逃亡的人数越来越多了。胜利在望。

李世民的心情很好,没事儿的时候就跟众人闲聊。

通过了火烧安世城和无线电台通信的事情,李世民等人都感觉到了李佑所说的格物的重要性。

这天,李世民和李靖等人特地留出时间,让李佑给他们进行关于格物的论述。

李佑说道:“格物致知?是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

汉郑玄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宋朱熹认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明王守仁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参见“致良知“。

“格物致知”包含“实事求是”精神,但是,其内涵远比“实事求是”丰富。现今流行观点和朱熹观点的差异,乃是在关于“致知”的解释。

状态提示: 第七百二十二章 李承乾的决断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