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有兽焉,其毛如血(2/4)
前辈秦皇同样的错误!并不是轻信方士以及重用佞臣,虽然,这两者的确让汉武帝损失惨重,甚至令他直接的损失了自己苦心培养的继承人,以至于武帝郁郁而终!然而,若是真实比较的话。汉武帝所犯的错误最为致命的,其实还是他生平最为得意的那个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因为前者,仅仅只是在汉武帝一代对国家造成了直接的惨重的损失。而后者,却是从根本上在摧毁国家的基石。并且由于其在思想上蛊惑人心的强大,使得这一政策最终流毒天下,遗害无穷!
不能说儒家一无是处,至少大成至圣先师孔丘的才情与品德无可置疑,然而即便如此,周庄先生在自己的《庄子》中,却还是已经将儒家的虚伪与软弱剥开的一干二净!也是了,若非儒家先天便是个软骨病。极富进取与改革精神的大成至圣先师又怎么会在后半生中郁郁不得志,甚至有家有国而不能回,在最困难时还要在荒野中被野人向野狗一样的追撵……
而至于“亚圣”孟子,不说也罢,“张仪在秦宫中痛骂孟子”虽系后人所伪造,不过却也因此而辩证得出所谓的亚圣是一个虚伪小人!因为真正的君子,是既不会在遇到有人溺水之时有时间思考“嫂溺,当援之于手”,也不会在背地里诽谤君王“望之不似人君”的。
所以荀子虽然亦出自于儒家,却儒法一体。子墨子曾为儒家门徒,却最终背叛了儒家创立墨家,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最初的儒家由先贤周公所创,能够延续周朝八百年的国祚,虽然先天不足但也同样有一定的可取之处,比如昔日姜太公治理齐国,尊重皇亲贵族,推崇有功之人,周公听闻之后便叹息着说未来齐国,太公的后人中一定会遭遇到谋逆篡位的不幸!
所以为了避免这一局面的诞生,周公采取的是另外的一种治国途径:尊重皇亲贵族。推崇贤德之士!然而,周公的治国之策却遭到了来自于太公的无情批判:执行这样的国策。周公的后人要一代比一代懦弱下去了!
——这世间的万事种种,终究不能使总有前人栽树后人纳凉。每一代祖先们当然都会为自己的子孙后代们做到最多,然而同样每一代的后人们,也都必须要去面对自己那一代所必须要面对的各种困境!世间乱了不要紧,因为只要有强而且勇悍无畏的后辈们,终究还是能够安定天下,然而若是到时只剩下一群懦弱的子孙后代,那他们又能够凭借什么来延续祖先的荣光、血脉呢?
不过,因为天下之事终究难得圆满,每一个人都会有他所能够到达的能力的极限,因此若是汉武大帝仅仅只是为了维系国祚的长久不衰,因而尊儒的话,那么虽然汉帝国或许就会如同前朝的周王朝那样慢慢的衰弱下去,但同样会如周朝那样,得以国祚长远,那样的话,虽然万事万物终究不能尽善尽美,然而总体上,武帝的做法,却不能被认为是错的!
然而,因为武帝在性格上的好大喜功,使得他为了尽最大限度压榨民力而在独尊儒术的基础上,还做出了罢黜百家的决定!
如果说,诞生于这片神秘东方大地上的古老华夏文明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的话,那么诸子百家中的每一家,便都是在这片森林中的一棵棵生机旺盛的树木!诚然,为了夺取更多的养分滋养自身,每一棵树木之间都是敌人,然而,若是认为的将整片森林中所有的树木全都弄死,仅仅只留下了其中的一棵树,那么难道这棵树,就能够独霸整片土地的养分,进而能够长到遮天蔽日的庞大地步吗?
当然不会,因为对于林间的树木而言,彼此之间并不仅仅是竞争者,还同样,是抵御沙尘、风暴、干旱等无数自然灾害的同伴!也唯有众多的树木聚合在一起成为了森林,森林下面的土地才会变得无比的丰饶肥沃,所以,若是原本的茂密森林最后只剩下一棵孤零零的树木存在的话,不说这棵孤零零的树未来会不会因为得天独厚的环境而成长成为一棵参天巨树,单就是原本被森林所覆盖的肥沃泥土,也会很快就会在自然灾害的侵袭之下变得贫瘠,最后,化作一片荒漠。
况且,与明显就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的道家相比,作为被选中的树种。儒家明显是先天不足的!
如果不罢黜百家,在诸子百家共存的学术交流氛围与压力之下,尊儒未必不能够使儒家自立自强。从而与汉帝国同心合力共度今后的一切难关,然而。过度的拔苗助长必然会导致灾难的发生,正所谓上有所好下有所效,无数的投机者纷纷的加入了儒家,使得原本便先天不足的儒家,体型迅速的膨胀而无休止的臃肿起来,最终畸化成为异形!
好大喜功的汉武绝对是那种为了自身的目的会无限制的压榨本国治下臣民的暴君,而异形化了的儒家,虽然口口声声礼仪仁爱。也作出一幅为统治者着想,希望国家长治久安的面孔,然而在儒家表面光仙华贵的内里,实质上却是充斥着无数吸血噬肉的寄生虫,并以儒家的礼法为手段,不仅向下愚弄欺骗广大平民百姓,还多次的企图愚弄他们的主人,帝国的君王,至高无上的帝国统治者们,妄图以此来窃取至高无上权利。从而欺压百姓,作威作福,实现自己心中不可告人的阴暗目的。
所以从武帝开始。异化了的儒家便既不会如原来一样坚定的站立在统治者这一边,同样也不会为了贯彻孔丘等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