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起义】(1/4)
如果黄巢真抢了这么多的州府,粮食维持自己部队吃的是足够的。但有一点,这些粮食运过来,需要更多的人力。
就想明月在书里讨论过的,这些人力路途也要吃。粮食紧张,但又必须要这些人运粮。
而这些人在运完粮食后,即使可能被遣散回去,也不会再分一点粮食给他们在路途吃。
十几天的路程,沿途哪来多余的东西给他们吃,有的话也早被破坏,或者来的路上就吃了。
而后来黄巢兵败逃走之后,官军还缴获了不少粮草。笔者曾经在看到这段历史时在网上搜寻过,试图找出有人在足够史料的情况下分析这一疑问。
毕竟笔者能看到的也就是这几本大众书籍,谈不上什么详细史料。更详细的资料可能是地方的县志,一些流传比较少的藏里藏着的善本。
有一位得出的结论是这些“舂磨寨”是用来杀人的。即使用来做食物,
吃人的应该是这些运粮的人,因为他们无多余的粮食可吃,但又需要他们运粮。这些士兵私下里**妇女,抢夺钱财是可以肯定的,但除了个别变态放着粮食不吃,去吃人,所有的士兵都吃,不大可能。更不大可能是这么恶心的吃法。
但这并不能遮掩住黄巢的罪恶,这一切最直接的因素还是打着为民除害,却时时高高在上的黄巢,也许他带头起义,发动战争都无可非议,是什么历史的进步之类。
但这一恶心人、无人性、不逊于日本人的大屠杀的事件却是由于他不顾全大局,强行围攻一个并不重要的陈州导致。
他是可以下决心并且有可能打下毫无战略意义的陈州,只是为了出一口恶气。
但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几十州的破坏,无数的生命惨遭屠戮。说黄巢是罪魁祸首,并不能算错。这一切因他而起。
在黄巢围赵犨的三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其他的节度使完全可以再次从四面包围,可惜的是一直到赵犨快撑不住的时候。派兵突围,才请来了援兵。
原因是收复长安后,朝廷大封功臣,李克用被封河东节度使。朱全忠被封忠武节度使。
之前不给李可用钱粮的郑从谠被调往成都,在僖宗手底下做事了。李克用终于有了一块合法的地盘,这里将是他日后争取天下的本钱。
随后打下了地势险要的潞州。这个州将是日后朱、李大战的焦点。几次拉锯。直到李克用的儿子之一---------五代的大名人李存勖灭了后梁才算结束。
朱全忠也有了自己的地盘-----汴州。今天的开封一带。带了几百人高高兴兴的上任去了,到了地方才发现,当地已是一片荒芜。盗贼横行,军队不听指挥,外围还有军阀间的混战和黄巢的义军在到处肆虐。属下的人灰心了。
朱温却依旧很高兴,因为他终于也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合法地盘了,这里将是自己霸业兴起的地方。几个小毛贼不足虑。李克用接手的辖区要比朱全忠的好多了。
杨复光在看到黄巢被打出长安后不久,还没来得及享受几天功名加身的日子也去世了。
他的死让另一个人很高兴------田公公,少了一个可以制衡他的人,又可以大权独揽、胡作非为了。
他的死也直接导致他一手建立的八都,成了没人管的孩子,什么都没有了着落。拼死拼活的一场,什么没捞着,随之各奔东西。八都之一的鹿晏弘率先带着军队一直往南抢,一路就抢到了兴元。
把节度使牛勖赶走了,好在这老兄当上节度使也没干多少正事,也是活该。
当年卖大饼的陈节度使竟然想着要使自己在宰相之上。自古以来。宰相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之说,如果他的想法实现了,那应该就是两人之下了!
忠厚的郑畋死活不同意,为了朝廷还能够勉强的运转,不得不苦于周旋。最后还是不够坚定,加上陈家兄弟的排挤,到儿子的府上养老去了。
他一走,基本上也没一个人会再去关心黄巢的情况了。也难怪赵犨被围得感受了春风。欣赏了落叶,面对着洁白的大雪也没看到有人来救援。王铎王指挥在这之前被罢官了,理由是剿匪不力!
人王铎剿匪再不利,但受命于危难,能够团结几路节度使,遏制了义军的攻势。
不是李克用带着五万人马赶过来助阵换做谁都一样剿匪不顺利。困难的时候没见人愿意干,一旦出现胜利的苗头又都抢着上任。
好在赵犨派出救兵后,四周的节度使能派兵都派兵过来帮忙了,很简单,黄巢打下陈州后,四周的节度使也不好过。
但几个节度使聚到一起一合计,手上这点兵不够啊,去了也是白搭。于是想到了李克用。
一封信过去,李克用还就带着兵马粮草来了,也许他是想彻底将黄巢剿灭,好争取更多的政治资本。
顺便把一些实力弱的吞并掉,笔者看过一些人写的是这李克用的真是一老好人、热心肠。李克用要是好人,世上估计也都是好人了。政治、军事岂能用好坏的标准恒定,对他而言,治下的百姓能够生活的更好,部下能得到更多的富贵,
战争能取得更多的胜利。他就是好人。至于什么忠信守义,也都是扯淡,信义本身就是值得思考的定义。
以一个众人都比较头疼的生活中常见的事作为例子。借钱。你之所以将钱借给你的朋友因为你相信他还是仅仅是却不过面子,但你有想过面临着多少风险呢?
笔者有深切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