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安排人事(1/2)
“诺!启奏陛下……”
“怎么又来了?”
“武儿,舅舅习惯了!不,皇上,臣这就改!”王明波的额头渗出了汗珠,他在心里埋怨自己,自从去年思贤厅灾象之后,他在皇上面前越来越拘谨了。他轻轻喘了一口气,尽量让心绪平静下来,“自从诏书下发各地后,郡国纷纷举荐忠谏刚直之士。现在报到长乐宫的大约有五百多人。经过筛选,比较优秀的有刘海、赵云等人。”
“有话直说。”
“只是其中有不少治申、韩、苏、张之徒者,臣以为这些皆属异端邪说,尽可罢黜。”
“舅舅言之有理。诸侯异政,百家异说,大一统岂非空言?”霍武说着话,想起一个人来。
“那个王绾呢?”
“长乐宫已把他作为首选人才。”
“朕在思贤厅陪读时,周至太傅曾为朕讲过他读《春秋》的心得,其取经用宏,其思通古今,其要言不烦,颇有见地。如此之人,朕要亲自问策。”
又是周至。王明波心里不是滋味,他发现皇上最近不断地在他面前提起周至。过专做太傅的时候,听听也就罢了,可现在……
“朕何时可以当殿问策?”
“臣以为十月可以准备就绪。”
“要抓紧时间,朕可等不及了!”
“诺!陛下圣明!臣这里还有一人,姓孙名弘,亦善治《春秋三绝》,只是年龄大了些。”
“春秋几何?”
“已经过了知命之年。”
霍武想了想道:“的确是大了些。朕以为中兴大吴,非少壮有力者不能为之。不过此人还是先放到思贤万吧!”
“诺!”王明波捻须沉吟片刻之后,缓缓道:“吸纳儒学之士入朝,太皇太后那里……,皇后那里……”
君臣的谈话正要继续下去,却见王峰气喘吁吁地上城来了,说太后召见,有要事相商。跟随着霍武的脚步,王明波发现自己越来越迟钝,有些不适应皇上锐意进取的节奏了。他从皇上的话音中也听出朝廷格局将发生巨大变化,而这种变化必然要受到来自太和宫和左乐宫两股力量的牵制。他是看着皇上长大的,深知周至、吴征对皇上的影响。
随看刚帝的驾崩,王家东山再起已成定局,而皇后王倩决不会对他的位置不予考虑。这样一来,不久的将来,霍家将成为王家的家奴。
“陛下……”王明波说话的声音很低,以致连他自己也听不清楚,不知道皇上会怎样对待他的请求。
霍武的一只脚已经登上了车驾,他转身问道:“国舅有事么?”
“陛下!臣……”
“舅舅这是怎么了?心事重重的。”
“陛下!臣请陛下爱惜龙体……”王明波最终还是咽下了要说的话,看着皇上的车驾在卫士的簇拥下渐渐远去了……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几天里,王明波真是忙坏了,时而出入公卿府上,时而到左乐宫和太和宫中打探皇上对官职的安排。这会儿,他正在左乐宫中与王倩叙话。
王明波打量着王倩,他发现刚帝驾崩后,姐姐忽然就老了许多。眼角细密的皱纹记录了这个左乐宫主人心灵深处的痛苦,而两颊艳丽粉黛的褪去,则标志着她皇后的身份变化。
这一切,都使王明波心底生出亲情的恻隐,由衷地安慰道:“国事繁杂,还请姐姐珍惜玉体才是。”
“唉!”王倩理了理垂到胸前的长发,“哪能轻松得了呢?刚帝走了,武儿年幼,姐姐觉得这肩上的担子更沉重了。”
王倩这一年来的心情并不轻松,她既要为刚刚登基的皇上牵肠挂肚,又要为霍、王两家的未来而费心。皇后这种至高无上的荣耀排解不了她情感上的寂寞,千头万绪的国事也不能带给她丝毫安静,而错综复杂的关系又使她徒添了许多的烦恼。她现在才明白,为什么太皇太后的性格是那样的孤僻。这皇宫就像一盆炉火炙烤着她的灵魂,使她离自己的本性愈来愈远了。
“其实,只要把人安排妥当,想来是不会出什么事的。”
“兄弟说得是。可你知道么,就是这事最让人闹心。霍姓诸王不能不考虑吧?太后那边更是马虎不得,弄不好就会出事。”
“姐姐所言极是。”
“皇上为什么召我回长郡安陵?”
“这是皇上的意思,也是哀家的意思。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不该让你回长郡吗?”
卫士悠长尖细的声音打断了姐弟的谈话。
“皇上驾到……皇上驾到……”
王倩站起来对王明波道:“不要看武儿年轻,可他最烦的就是裙带关系,兄弟还是先回避一下为好。”
说完,她就吩咐宫娥伺候她兄弟到偏殿休息,又命她的随身女俾红枝帮自己整理好服饰。她刚刚坐稳,就见霍武出现在殿门口。
“孩儿参见母后!”
“平身!红枝,给皇上上茶!”
霍武的心思还没有从与舅舅的谈话中转过来,他对皇后的忽然召见也感到大惑不解:“母后这么急召孩儿进宫,不知有何要事?”
王倩皱了皱眉头,她听得出皇上好像不大乐意来此。她心想:他这点怎么就没有随他的父皇呢?他才十六岁,日后渐渐地大了,还会听她的么?可她又能怎样呢?他一旦坐上皇帝的宝位,就不能再拿他当孩子看了。
皇后屏退左右,才把事情提到霍武面前,“哀家今日请皇上,就是想问问皇上对国事的打算?”
霍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