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我媳妇是歪果仁?(1/2)
时值八月酷暑,白河村凉风飒爽。
村庄建于土崖上,当地人称之为塬,塬下便是关山大草原,古人早有‘关山六月凝霜露’的古诗写照,热是不可能热的,简直一避暑胜地。
一早,姜陈安连早饭都没吃,就准备带着酱酱出门。
一个是不想呆在这个让人伤心欲绝的家,再一个是父女俩要去做一些关于节目剧情的准备。
酱酱身为系统,无所不能,算她牛比。但姜陈安许久不曾回村,需要回忆预习。经过和节目组的沟通,第一站的节目拍摄剧情计划,有不少来源于姜陈安的建议。
“唉唉唉,去哪儿啊,饭也不吃?”
正要出门,老妈就把俩人拦了下来。
面对老妈,姜陈安敢怒不敢言,佯装蹲下绑鞋带的样子,头也不抬:“带酱酱去草地玩。”
“那给酱酱多穿一件衣服啊,早上太冷!你要去了巴图家,让酱酱别吃那么多肉,小孩子吃多不消化,奶酪什么的倒是没问题,你记得给钱啊!巴图也成家了,过日子呢!唉,我跟你说话呢!”
三句话不离酱酱,我要告诉你,这货是一个系统你怕不怕!
姜陈安扬起一抹相对礼貌的微笑:“知道了。”
说罢。
姜陈安从背包里随便抽了一件酱酱的外套,一大一小就出门了。
老妈豁然愣在了原地,不知所措,老爸刚端着茶缸走出来,也恰巧看到了这一幕。
“咋回事?”老爸问。
“不知道啊,怎么一早上起来就黑着个脸?”
强行推理模式开启……
“坏了!恐怕是触景生情!”
老妈忽然一句,让老爸也紧张起来,把茶缸放在小茶几上,追上两步看着儿子的背影,不知道为什么充满了无限孤独与寂寞,让人不自觉的担忧——
“啧,看起来真是!可这都多少年了,怎么还不能释怀啊!”
老妈沉默了许久,又道:“这事儿晚上回来提一提吧,也别太直接!就说,酱酱五岁了,是不是给她找个妈妈,你可别说找媳妇的话,迂回政策懂不懂?”
“我懂!”老爸点头,坐在茶几上闷一口浓茶,悠悠叹道:“可哪个女人能比上咱家那可怜儿媳妇哟……”
身后的事情,姜陈安自然一无所知。
触景生情?不能释怀?可怜儿媳?
???
……
姜家在塬上最高处,往下走还有大片村庄,村里熟悉的人已经很少了,基本都是各家果园雇佣的农户。
不过姜陈安每年都会回家,倒也能混个脸熟,遇到人就打招呼,稍稍两句一解释,对方就恍然大悟——
“呀,是姜家的少东家啊!”
“小孙娃长得真可爱!”
下山,连片的果园存在于对面的山地间,一直蔓延到山下,山下有一个巨大的荷花池塘分割果园与草原的地界,泾渭分明。
“这是果园,从山这头,到那头都是咱家的,地理位置全村最好,其他户的果园都要翻到山背后才能看到。”
“荷花池大吧?村里每年秋天摘得藕,能吃一年,里面还有小鱼小虾。”
“那边的草原……”
还不等姜陈安说完,话音就被酱酱打断:“行了,别介绍了!我都知道,我身为你的系统,难道对你的生长环境一点都没有了解吗?放心,我对你的一切,知根知底,了若指掌。”
姜陈安一阵语塞,想一想好像是这样。
不然昨天回家,也不会有好多自己不认识的角落,反而被酱酱熟知。
系统降临后,肯定做过一定程度的脚本修正。
“那就行,我不是怕你不知道嘛,走,吃饭去!”
……
牧民区。
正是炎夏,此处人员稀少,高海拔的草场冰雪消融,牧民转场育肥牛羊,留在驻地的只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到,这里的草场足够养育马匹。
他们的生活已经相对现代化了,因为与白河村左邻右舍,受到一定程度的熏陶。
小时候,姜陈安就经常来这里玩儿,和几家牧民的关系很不错。
出门时,老妈说的巴图,就是姜陈安的发小。
巴图家牛羊养的不多,主要还是饲养马匹,近些年草原也进行旅游开发,有少量游客前来体验蒙古包生活,骑马射箭。养牛羊转场辛苦,巴图家就不再做了。
驻地中最大的马圈就是巴图家的产业。
刚到地方,就见一个圆滚滚的蒙族汉子,在给一匹枣红马刷背。
“嘿,安达!巴图温都苏!”
安达是蒙语兄弟的意思,姜陈安说得还挺有味道。
那汉子一回头,大喜过望:“哈哈哈,你咋回来了!”
汉子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竟然还带着点儿秦省本地方言得味道,他们只有和自家人交流才用蒙语,近些年来反而普通话用的更多。
别看那圆滚滚的身材臃肿,一人高的马圈围栏,两步一跃就翻了出来。
很是一个熊抱,把对他而言姜陈安略显娇弱的身体挤进了怀里,一阵蹂躏:“哈哈哈,上次遇到阿伯还问你,你这就回来了!哈哈。”
姜陈安每年回来,都会在巴图家玩耍,年纪渐长,哥俩情谊也没有变淡,反而因为回忆儿时的时光,愈发深沉,仿佛老酒沉香。
“呀,小酱酱也回来了,来,给阿伯抱。”
酱酱早已调整好了人设,一脸呆萌可爱,一个跳跃撞进了巴图怀里:“大巴叔,骑马,要骑马!”
???
看着一大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