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六章 郡武试(2/2)
机会了。”李重九道:“苏爱卿,这还不够,比起天下人才来说,朕还需广开门路。”
周旭当下问道:“陛下莫非早有定计?”
李重九点点头道:“不错,朕早有想法,朕要改科举之道只取文官的鄙陋,也可用意选拔武职。”
周旭听了顿时惊讶问道:“陛下如何选拔武职呢?”
李重九想了下道:“朕就以此郡试为先行,在郡试不第的士子中,再进行一次考试,此为武试,为国家选拔武职。”
“武试?选拔武职?”李重九这一番话,令苏威,周旭都震惊,李重九要这些不第士子考什么武试?
李重九道:“郡试取士,乃是文职选拔之途,以考四书五经,天文地理算术农识,策问三卷,对吗?朕在武试中,进行骑,射,书,兵略,策问五试。”
周旭,苏威二人听了都是一愣。周旭率先提出异议道:“陛下,参加郡试的士子们多醉心于读书,于骑射之道,根本不通啊。”
李重九道:“朕就不希望他们除了读书以外,什么都不通,圣人有六艺,有礼、乐、射、御、书、数。射不用提了,礼记有云,射者,男子之事也,至于御,现在不是春秋战国,士子不用驾车作战,所以御术可改为骑术,骑,射都没有问题,而书不过考校他们言辞文法,不会难过四书五经,至于兵略,也不过是简单行军布阵,兵策问对,至于策问……”
苏威问:“陛下认为武试的策问与文试的策问有何不同呢?”
李重九道:“文试的策问考校经纬国家之道,而武试策问,当以破李唐,灭高句丽等军国大事为题。”
苏威听了欣然道:“陛下之雄才伟略,令老臣真是佩服不已。”
周旭显然不是那么容易被说服,作为国子监最高长官,也就是相当于现在赵国的中央党校校长,他考虑得显然要更周全一点。
周旭问道:“陛下,郡试中第者,一流者可入国子监,二流者可入郡府为吏,那武试呢?”
李重九道:“一流者可入府兵,授予司马,司仓参军,司兵参军,行军参军,步兵校尉,越骑校尉之职,二流者,可入郡兵乡兵,也是参军,司库,将佐,文书任之。”
周旭听了点点头,虽没有异议,但心底似有不解。
李重九道:“周祭酒,你我君臣多年,有话直说。”
周旭道:“陛下之议虽是无误,但微臣不明白,为何不让擅官,擅长于武事的士子去为将军,而是最后让这些文不成武不就士子去从军呢?”
李重九听周旭这么说,不由想起,这也是中国后世千年年来弊病。
宋明时,为了吸取隋唐末年,武将割据,军阀内战的弊病,开始了文武殊途,以文御武的规矩。而不像隋唐时,世家子弟,从武将迁为文职,或从文职迁为武将都不是问题。所以隋唐时出得了杨素,徐世绩武能平定天下,文能官居宰辅之辈。
而宋明,大部分时候都是文不知武,武不知文,书生鄙视武将为丘八,武将以大字不识沾沾自喜。如此虽然对内政治稳定,但对外却再也没有隋唐时,开拓进取之雄势,只能沦为守成,最后亡于异族。
视军人为贱职,这是任何一个要开拓进取国家,都没有弊病。李重九要作的,就是让天下读书人,不是只有文职一路,也有武职可以选择。要参加郡武试的学生,一定要县学毕业的士子。让这些能文能武的士子投军来加强李重九现在府兵郡兵的力量。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