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五禽戏(1/2)
写拜门信就是讲究格式正确,笔墨朴素。先开头写不超过二十字的问候语,用敬称,如,尊师、上尊,敬请等。
然后写两百余字的自我介绍,通常包括姓名、年龄、籍贯和受教育程度。当然,沈长安连童试都没有通过,连童生都不能算,只能叫普通学子。
拜师信的纸张规格相对偏中等,比朱卷大一些,大概就是十六开(如杂志版大小),信写好装入普通信封时要对半两折,也就是四折,并且将信封填充满。
用来写信的纸张上没有像考试那样的红线,需得自己掌握好间距,字体尽量用标准小楷,切忌用草书和颜回书体。所以要提前计算一下,等一会儿对半、四折后是否压盖了字。最好字上不要有褶皱,避开这些小细节,会给先生加印象分。
沈长安研磨,在腹中打了一遍草稿。最后提笔沾墨。在右列工整开头,邹老先生道鉴。
接下来,他控制在十五字的问候语,约莫在一百二十字的自我介绍,最好在第三列附加上写信日期。
沈长安才九岁,据说过了三月初八才十岁。
这样的孩子能有多少履历,纵然神童这则典故让他声名在外,可说到底,十多天前的县试他到底是没过。
沈况大概不太好,还是平平淡淡的多表达自己想师从老先生的意愿。
于是,他简单写了自己目前看过的书。无非是启蒙教育三本册,以及《论语》、《诗》等。
他来时,看到书案上放着许多八股文典册以及写的押韵诗,向来此前沈长安已经学到了秀才那种级别的学问了。
他并不擅长作诗,虽然已经是玄真天山派的玄裔弟子,可是较之沈长安,可能在这方面的学问并没有人家高。
所以要诚实谦虚的写现在的情况。
写到约两百来字,他转移话题展开视野,小心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比如游山历志云云。
他也是谨慎的,怕触怒这位大儒。
是想,邹洪昌的思想自然忠于孔夫子。
沈长安学的是道,纵然来到这里以后他破了斋戒,很多道语、道法在渐渐遗忘,可是那种道家思想在脑海里确实根深蒂固的,在学问上难免偏向老子一派。
他没有明写[出世]一词,却在最后这样写。
吾志不慧,仰慕乃学袭沿洪君,根性劣者,生息汰之而无用。持心性,天降大任于斯人,非人也,无为不往。
沈长安意思就是说,我的根本并不聪慧,一向羡慕并且学习道祖的言论。[洪君]指[鸿均]。根性不聪慧的人,一代一代的筛选总会将它淘汰,所以就有一个说法,保持天生的超凡心性和根本,上天就会派给这个人重大的责任,如果没有,他就不是一个能有造诣的人才,也就无需再以大才的方法和精力去教导他。
这个思想是道家思想,和儒家有所对立。
显然,沈长安偏向前者。
在儒家上,讲究[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就是说人不管是智、愚、贤、不肖,都应该受到教育,所以儒家是广学而教之。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说法,在此不赘述了。
而道家很简单直接,只看你有没有悟性,就是所谓的天资,如果没有,说明你不是学习的这块的料,也就无非再收用你为弟子。
沈长安再三修改最后一段话,觉得足够委婉了才起身,去西屋找太奶奶。
西屋是整个沈家地理位置最好的屋子,冬暖夏凉,且在风水学来说是镇祖之地。屋子前面有一个小院子,栽种了一些花和草药。
采光良好,空气湿润。
因为整日学习的缘故,沈长安很少来西屋。
西屋的陈设偏向古朴,小步过了穿堂走廊,再走过水花墙,来到洞门,就能看见西屋的两扇雕花落地窗立在墨黑梁柱后。
飞罩也是用了极为讲究的斜工雕刻手法。
西屋朝东,午后的的阳光能在飞罩上投射下一个三元锁心的投影,随着太阳西斜,这个投影会变幻成福海花花瓣交叠的图样,一排看过去,很精致。
因为别具匠心,这种情况能延迟两个多时辰。
整个布局采用[四水归堂]的建造手法,寓意,檐前滴水,点滴心头。教导提醒子女要孝顺长辈之意。
甬道宽约三丈八,用砖红方石铺地,周边是大理石契合。
踏跺(台阶)和垂带(台阶两遍的斜)用的是著名镇山石,根据纹理和光泽,沈长安依稀辨认得出,大约有三百二十年到三百五十年的历史。
以前他在道观中时,有善信不远千里送来一块八仙桌大小的镇山石,鉴定是明清时期,在市面的价值,已经无可估量。
沈长安暗暗想,太奶奶的西屋才是宝地。
堂屋的陈设尽显大气尊贵,色调偏向暗色系列,是给一种沉蕴。空气里有淡淡的药草香。
“太奶奶?”
沈长安站在堂屋门口朝里喊了一声。高堂上还摆来一杯茶,想来,太奶奶刚刚在此饮茶,离开不久。
“长安吗?过来。”
从里屋传来太奶奶的声音,沈长安寻声而去,转过隔墙,掀开帘子,发现里面还有一进。还有廊和附台。
太奶奶正在湖边的席篾上,练习《五禽戏》
“太奶奶,长安给您看看要送去邹老先生的拜师信。”沈长安乖巧靠着墙壁说。
闻言,太奶奶停下缓和的动作,转身看了看沈长安,曾孙还穿着前日那件灰白色短袄,小脸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