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孙晓(1/2)
杨府沁芳闸,杨途立在水池旁边负手而立。后面分别是杨系派别的三大中坚力量。
分别为副丞相张奇,和威武大将军张锋,克州节度使拨铜。
杨途看着池中的万鱼竞食,蓝色的池水和红色的锦鲤形成了一副夺目的画卷,一半是透人心脾的蓝,一半是鲜红绚烂的红。
缓缓开口道“不知各位大人可否记得上次皇上说要封禅太山之时,命我选九名陪侍文官”
这可是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事情,自己怎么可能忘记了。
三位大臣点了点头“记得,不知大人可否选好了合适的人呢?”
杨途转过身来,看着眼前的三位老伙计,从自己蔚蓝锦丝雕花长袍中取出一分褶子,递给了副丞相张奇。
张奇双手从杨途手中接过这份褶子,然后退一步,把褶子摊开,放到三人中间。
三人的目光一瞬间牢牢的被吸引在了这张便条之上,纸上共有九个名字。
三人看着皆不动声色,看完以后张奇把这份褶子重新卷好,看了看身边的两人。
然后又递给了杨途。
杨途接过褶子问到“不知各位大臣可有异议?”
张奇把褶子递过去后,将双手搭在背后,而旁边的张峰和拨铜,眼睛里却出现一丝很愤然。
不待他们两人提前抱怨出自己得不满,张奇先声夺人“杨大人此份名单尚有一丝不妥?”
杨途眯着眼睛,凝视着张奇,心中有一点疑惑,平常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张奇,怎么今天会提出意见呢?虽然心里疑惑,但还得忍着。“张大人,请说。”
张奇语气有些无奈的说道“这份名单上的其他八人在下认为皆可,唯独我侄子张图,万不可担任此重职”
一听见张奇不是反对自己培养羽翼,而是要把他自己的侄子从这个位置上面拉下来,杨途的语气也就稍微平缓一点了“为何?我早就听人说永州县令为人公道,待民祥和,多受百姓爱戴,而且在文学方面建树颇丰。”
张奇用一种略微无奈的口气说“我侄儿的才干也许能勉强担任这个职位,可是前不久我侄儿给我来了一封信,正是因为这封信,我才改变主意。”
旁边的两人一听见张奇如此推辞,也是大为不解,于是将心中愤然之色压下去,看着张奇。
杨途说“不知何事?”
张奇面露痛苦的说道“前不久,我姐姐也就是张奇的亲生母亲因病去世,所以按照大崇法规,我侄儿张图要在永州为其母守孝三年。”
杨途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然后伸出手在张奇的肩膀上轻轻的拍了两下道“张大人乃国之栋梁,今家姐仙去,万望节哀。”
然后便接着把话茬往下面说“既然张图因守孝不能担此重职,那张大人觉得何人适合呢?”
张图闭目思索了一会,将得失利弊都在心里过了一遍“我认为武库中尚署令杨陵工作业绩皆很突出,而且为人仪表堂堂,在京城是出了名的俊雅,此次所选的陪侍文官代表大崇王国的整体形象,所以我认为杨陵可担当此重任。”
杨途闻听此言,精神为之一振,这不是正好在自己困了的时候来个枕头吗?自己当初就是因为顾虑名额有限,才多方面进行思考,才定下最为符合自己利益的名单。
哪怕是眼前自己眼前得这三人,身为自己派系的最重要的力量,也才一人一个名额的资格,现在有一个人主动把位子空了出来,还提议自己的侄子补上去,这不是求之不得的好事吗?
不过表面功夫该做还得做,虽然明知道自己这样安排会让眼前得三人有一点不满,不过相比能得到的实际利益来说,这点不满根本就是不足为道,再说自己以后还怕没时间把他们心里的这一点隔阂去掉吗?
杨途不自觉的点了点头,此时沁芳闸连清风吹拂绿叶之声也清晰可闻。
官场上面的很多事情和决策有时候往往都是没有明确答复,皇帝对大臣如此,大臣对党羽如此。而且在场的人心知肚明没有答复在此情此景之下意味着什么。
张奇的拒绝如果让杨途感到的是天上掉馅饼的满足感的话,那么对于张峰和拨铜来说却是一件异常诧异的事,这种诧异没来由的让他们有一丝来自心底的警觉。
这种警觉虽然不足以让他们向张奇一样拒绝到手的蛋糕,但心底的不满还是稍微平复了一些。
短暂的沉默并没有维持多久,在场的四人谁不是心机深沉,所以只是一会,这种平静就被打破了,四人关于封禅泰山一事的一些具体事务给明确了下来。
包括去泰山封禅的路线,车队,仪仗,礼乐,还包括沿途州县负责人要提前多久多远前来迎接叩首,等等。
等张奇三人退去之后,杨途听见下人传报,说孙晓孙大人求见。
“叫孙大人去我书房等候,说我随后就到”
孙晓乃杨途好友,在杨途未发迹之前,曾辗转流亡到徐州,两人就此相识,并且孙晓在杨途的落魄生涯中多次给予帮助,这份人情一直存留了下来。
所以在泰山九名陪侍文官的名单之中,孙晓之名也在其内。
书房位于沁芳闸的东南方向,和主卧相隔,是平时杨途处理文案的场所,鲜少有人能够括一些自己身边的骨干人员。
当杨途在跨入书房的院落中时,就看见一人身穿春回大地丝质青袍长衫,在书房门前面对院落大门而立。
在杨途还踏入院落门槛之前,遥对着自己行了和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