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上平 下(2/3)
校的弓不同,军士的弓多以牛筋制弦,一旦受了湿气便无法使用。弓箭是守城最得力的兵器,而若真的下了雨,连油脂火把的杀伤之力都会减,守城只会更加艰难。暮雨萧萧,凉风相卷,我捧着姜汤试一试温,“请郭廷告与褚充,遣人去拆了城中闲置的房屋亭阁,再去从百姓家中征油脂引火之物,备好了送去军中。”
初时淅沥的雨瞬息间倾泻而下,出房仅行了数步,鞋袜已透入雨水。半湿的衣衫仿佛将身上仅余的温热也吸走了,非是风雨冷,只是心凉如深秋,我长叹道,“本就是多雨的时节偏偏总是晴日,终盼得下了雨能挡住管悯的攻势便想着能多下几日,可又怕雨过大而成灾。”
“天灾非人力可掌控,而……”顾惇容色更沉,“这几日褚充收殓叛军尸身安葬之仁举振了士气,可是周将军于城上生擒的十数叛军仿佛并未处死,且不论这十数人会否在城中引出内变,此事若宣扬了出去更或许会消损士气。”
前日的密报,周桓朝手中有十余叛军,而这十余人并非皆为寻常军士。能探出此事已是极难了,我道,“我们义待战亡的军士可得人心,至于义待生擒之人会不会消损士气还要看周桓朝如何释与众人。”我停了停,复道,“入军的府卫仍未上城抗敌?”
顾惇只道,“他们得周将军礼待,多是照拂伤者。”
齐氏不能坐视叛逆为祸,将可许的信任全数示于他要换的并非仅是照拂伤者。
郭廷已入院中,我道,“他们是出于武城公府,不可只受礼待更不能不临阵前,你择机回与周将军,他们已入军便不再是武城公府之人,上骁军剑必染血,平乱后他们是归是留我必不过问。”我沉一沉气息,轻道,“至于那十余叛军,或暗或明,总有他的用处。若周桓朝不说,我们也只作不知便好。”
这场闷了几日的雨激起浓重的水气,管悯的连营隐在雨中不得见。
上平地势稍低,一旦烟藤山积了山洪,当先冲的便是这座城。水患过后常有瘟疫,我更不敢想那种后果。
抚过城头的上骁帝师大旗,这帝师的主将会否在意上平,会否在大定之前先行救援上平?周桓朝的目光亦落在远处,他应也是在盼着援军吧。我垂眸轻道,“周将军可曾去过道州?雁回城可有上平这般大?”
周桓朝静默片刻,方道,“前朝时雁回不过上平十之三四,定国大将军此次修固从前的城垣,不曾扩建。”
边境的重镇都是这般慎待,涧临关外那么多战时要地,上平并非首重之地,他若不来救上平也是寻常。
去岁京城还在季秋时节西北便已落雪,繁阳大长公主邀京城有封号的女眷缝制了五百件冬衣,由太后亲指的内监送往阙墉关与引漠关,以示皇室体恤守边将士之意。
那五百件冬衣在一个月里赶制出,明里是各府女眷亲手缝制,实则都是仆侍们制成了后再缝几针而已。霍鄣那件,我足足耗去整月制成。我虽懂得女红可剪裁手艺太过粗劣,姵嬿也取笑我剪坏的布足够制几件冬衣,当请人来好好教一教,也免得再损了那些布。
而我那时始觉我并不知霍鄣的身量尺寸,我只见过他两次,又无处探问,唯有凭那错身而过时的记忆裁过衣料一针一针缝好。我制成时,姵嬿已制好九件了。
不是不期冀那件冬衣能真的穿在他身上,赌气的那些日里我时常烦郁得吃不下,哥哥的心疼我看在眼中,我要尽力助他维护齐氏,竟不觉已须得屈求自己去取悦权臣。
那时父亲经了多日的静养,归来时气色好了许多,平日更常与我和哥哥一处笑语,只绝口不提政事。幸而哥哥后来再不只字不提朝务,霍鄣的事我也知晓一二。
冬末时分,大漠粮秣不继,和赫再次侵凌雁回,大败。新岁前半月,又是霍鄣军中那名陆姓将军入京代他进奉了自和赫缴获的珍宝良驹,他自己仍安然戍守引漠关。
霍鄣到引漠关已有年余,引漠关外的和赫已几乎没有威胁,他守边不归于朝中已是纠劾纷纷。袁轼奏议召霍鄣进京受赏,却绝口不提尽辅弼之责,而汪溥以冬日是苏息的好时机且应防范边患复起为由将袁轼驳得哑声。
新岁将至的喜气将那些议言冲散得尽了,没有人愿在那时得罪袁轼与汪溥,何况那一位还是先帝留下手握重兵的军中首将。
而那件冬衣终究在送走的最后一刻取了出。
未久,一支流散的和赫军时而夜扰边民,白日里便消失无踪,霍鄣于定庸厉兵秣马欲追击流寇。流寇即为贼,他们人少且散,茫茫草原里寻到这些人比之击溃数千人的军队还要难,可他出兵的次日便全歼了那支流寇。捷报于新岁当日入京,更增了新岁的欢悦。
以他的心胸,他会以为管悯是决战前的必除之敌么?他会在意上平么?
周桓朝静立身边,我微微抬首,我曾与霍鄣在乾正殿外错身而过,周桓朝……仿佛与他同高的。
雨水自周桓朝铁胄边沿流下,他的面色已近青白,我几乎能看到雨水撞在他面上时击出的水花。我每到城上,他都在我身边,我也不愿连累他淋雨,“我这便回去了,来前我已请褚太守备了祛湿寒的汤食,少时便会送来。”
他只肃然垂首,“多谢郡主。”
战事惨烈,此前连随行的太常署礼官尽投军抗敌,死战而尽没。太祝身中数箭,临去前高呼“吾皇万岁”。他在盼着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