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孩子王(2/2)
子们都接上,包桂兰才能下班往家里走,到家一般都是接近七点了。宁声涛在读小学时,受到妈妈的贴身照顾,人说不看僧面看佛面,使得孩子们多少都有点顾忌宁声涛,不至于和宁声涛产生什么矛盾。加上单位里除了少数职工的孩子单独在自己家住的城市片区读小学,多数孩子都在宁声涛母亲的照顾下就读于那家国企的子弟校,因此孩子们的家长都对宁声涛另眼相看。还是因着母亲的原因,子弟学校的老师们也都特别照顾宁声涛,可以说他基本上都享受着学校教师子女的待遇和青睐。
特殊的情形产生特殊的故事,特殊的环境培养特殊的人。宁声涛得天时地利人和,除非是烂泥糊不上墙,怎么说也享有了“太子爷”一样的待遇。
包桂兰并不是一个自私专横的人,宁声涛也不是一个混球,但他总归是一群单位中的孩子中的特殊孩子。这使得他习惯了被人关注被人呵护被人在乎被人尊敬被人理解被人青睐,凡事都有两面性,对于宁声涛的人生来说,这既是一种有利条件,同样也是不利条件。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小学生活,形成了宁声涛缺乏独立意识、内心渴望成功、心灵敏感脆弱、个性坚定执着等等特质,影响着他的一生。
小学时候的荣耀和初中时的落差,使得宁声涛的人格发生了很大的扭曲,造成了他的很多不幸,也带给他很多希望。
宁声涛在开始读书之前,做着初中民办教师的父亲和做过子弟校小学教师的母亲并没有特别去培养宁声涛的学习能力。他们的理念其实挺前卫的,有点暗合了美国式的教育,就是在什么年龄培养孩子做什么事,学什么东西。既不揠苗助长,也不放任自流。
美国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90年代的时候,一位美国家长带着自己四岁多的小女孩走在街上,结果女儿突然指着街上的广告牌读出了一个单词,把这位美国家长给吓着了。当搞清楚女儿在幼儿园受到了教师的特别照顾,而且很聪明的提前在进入小学前就学会了几个单词之后,家长把幼儿园给告上了法庭,责备幼儿园提前给孩子进行规范性教育,严重的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发育。后来幼儿园败诉,对这名家长进行了赔偿,从而引发了美国二十多个州赶紧制订或者修改法律,提醒幼儿园就做幼儿园教育,不能够超越自己的权限,对孩子们进行揠苗助长式的“催化培养”。
中国家长可能巴不得孩子早点什么都知道,什么都学会。可这种观念来自于成年人的社会,来自于人口众多竞争超常的中国社会,却未必真正符合孩子们的成长规律。
宁声涛感激自己的父母,不但给了他优秀的遗传基因,而且并没有在他六岁之前就提前培养他做六岁之前的小孩不应该做的事情,从而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进入小学之前进行的入学初测,宁声涛连一加一等于几、二加二等于几都不知道。算是那一批刚入学的七八个院里的孩子中“最笨”的一个。这件事甚至让他在之后的一周内三次说梦话都在计算一加一等于二,二加二等于四。
可是,那些在进入小学之前就知道一加一和二加二的答案的孩子,后来没有一个孩子的成绩超越了宁声涛。宁声涛在小学时的成就直接给了宁原基夫妇、院里的博士硕士科研人员专家们、国企子弟学校的老师们展示出了一个天才儿童的潜质。似乎未来走着重点中学、名牌大学、出国留学、海归人才道路的人才的小时候就应该是宁声涛小时候的样子。
让不止二十个人扼腕叹息的事情是,宁声涛后来的发展证明他也许就是又一个“伤仲永”。
(本章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