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九章轻松化解(1/2)
第六百七十九章轻松化解
崇祯末年至建新这些年,整个大明变化最明显的就是东南沿海的省份。开海、办厂,成为一种时尚和潮流,虽然真正掌握这个国家的权力框架变化不大,但是在民间,一个新的阶级已经不可逆转的崛起。在陈燮的引领之下,在巨大利益的吸引下,工业化的生产模式,以碾压的态势在沿海地区滋生蔓延。
人们需要新的知识,巨大的需求很快就让输出新知识的渠道变得异常紧俏。这个时候推行义务教育,在江南受到的阻力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阻力固然是有的,传统的私学宗族私塾,在新的教育模式面前将会变得异常艰难。
新任松江知府作为陈燮一手挽救其仕途的狗腿子,这些年在华亭捞够了,出任知府之后,对陈燮交代的事情自然是实心用事的去办理。直接撇开传统的府学,设了一个新的义务教育办事处,这个办事处管的不单单是整个松江府的小学堂和中学堂,还监管夜校。
夜校最初由联合集团发起,旗下的企业,一律开办夜校,不论男女,都可免费去听课。夜校的作用在扫盲,成绩优异者,可参加考试,进入技校就读。所谓男女大防,所以夜校也是分男女班的。
新的机构成立后,很快开始了高效的运作,购入土地,新建校舍,每县一个小学一个中学,乡镇必须有一所小学。这一时期的义务教育,主要是识字和简单的算数,三年义务教育读完,成绩优异者入中学。进一步的学习。
所有教材都是陈燮拿出来的,编写过程中删去了许多跟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理念。这也也是没法子的事情,不然就这个教材,就能惹出天大的麻烦,不能啥都用武力解决吧?
师资力量的解决,主要是两个部分,一个是民间生活困难的读书人,一个是来自陈燮多年培养的新式人才。陈燮在忙着义务教育之时,沸腾的京师渐渐的平静了下来,百官都在等待一次新的御前会议的结果。
这一次的御前会议,参加的人数包括了在京内阁大员、六部尚书、侍郎。毫无疑问。这是陈燮跟朱慈烺出的主意,让他在这样一个会议上锻炼一下,皇帝不是那么好当的,没点担当也治理不好这个国家。
众大臣次第而入会议室,看见中间一个巨大的圆桌时,纷纷驻足四望。里头还有小太监在忙活,这一次会议的场面。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开御前会议,只有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的时候,一般都是在小一点的场合,摆上官椅子,分列两行坐下,皇帝居中,坐在高处。大臣和皇帝之间的距离。还是有那么五步之遥的。
今天这个会议现场。皇帝的位置也在巨大的椭圆桌一头居中,大臣两侧分座。区别是皇帝的椅子背很高。大臣的椅子就是一般的官椅。每一个位置上都摆着名牌,还有一个茶杯,打开了盖子,有茶叶盒子在一边,想喝茶可以自己动手放茶叶,招呼小太监加水。
这个场面有点新鲜,但是又透着一股异常的肃然,会议室里很安静,每一个人走路都下意识的放轻了脚步,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压低了声音,生怕影响到他人。
内阁的几位大佬颇为诧异,这些天听说了皇帝在忙活一个什么事情,没想到是忙活这里的布置,他们看见这一幕也很吃惊,尤其是看见皇帝的椅子就在两步之外,没有高高在上的时候,心里要说不感动那是假的。
周延儒在皇帝的位子右侧,找到了自己的名牌,默默的坐下。来之前,大家的心里都想着怎么让皇帝让步的事情,没想到看见这样的场面,这时候一小半的大臣因为被感动了,内心已经在动摇了。每一个文人,骨子都有一种观念,学好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与皇帝的对抗,本意还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当皇帝微微放低一点姿态的时候,大臣都会自找台阶而下。没有几个大臣会跟皇帝死磕到底的,尤其是在实习的问题上。大明的京官,本身也有实习体系,外官倒是没有这个,一般的县令上任之后,需要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
对于朱慈烺的举动,大臣的抵触情绪,主要还是集中在皇帝的绕过文臣的焦点上。
朱慈烺站在帘子后面,微微的深呼吸,内心还是有点忐忑。这一次事情闹的太大,连陈燮都没能大鸣大放的站在他一边,而是绕着弯子劝他该如何去做。陈燮到底教了他一点什么内容呢?很简单,一句话就能说清楚,“程序正确,实现目的”。说穿了就是在规则范围内,如何去实现自己的执政理念。而不是去破坏规则,该坚持的必须坚持,就算要打破规则,也要在一个新的规则框架下去打破旧的规则。而皇帝要做的是,在规则内实现利益最大化。
为什么要在规则内?陈燮用一句很明确的话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规则,维护是国家秩序。朱慈烺看到这里的时候,自认为理解了陈燮的良苦用心。可不是么?维护国家秩序,不就是维护老朱家天下的秩序么?一旦天下没了秩序,国家乱套了,老朱还怎么当皇帝?
同样一个事情,换一个角度去理解,效果完全不一样。这个事情给了朱慈烺一个不小的启事,如果这一次能顺利过关,下一次再有类似的冲突,是不是也能采取这个策略呢?出于对陈燮的盲目信任,朱慈烺信心十足。
在老周的公鸭嗓子喊了一声“陛下驾到”之后,朱慈烺步履沉稳的走了进来。众大臣纷纷起立,站在椅子后面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