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三不粘(1/2)
紧接着的一道泰式明炉鲈鱼,则是用上芫茜和青柠皮等材料为主的咖喱,呈现淡淡的青绿色,别于红咖喱的辛辣麻,青咖喱别具匠心的在辣味之中融入一抹清凉之意,搭配鲈鱼肉质白嫩、劈除了鱼肉的腥味之余,鱼肉也被刻为了蒜瓣形,以此来方便入味。
带着浓郁的泰式香料味,柠檬叶、青柠檬片、香茅草、生姜块等都增加了鲈鱼的鲜味,口味鲜香可口,用“蒸”的烹饪方法制作,最大限度的保留了鲈鱼的营养价值。
尽管在东南亚里料理中很少会见到鱼的影子,但是这一道咖喱鲈鱼绝对是一道不可多得的佳肴,鲈鱼本身的肉质就很多汁,搭配咖喱一起蒸,两者相得益彰,更是令人无法抗拒。
到底是在自己门口,吃回了亚洲风味的料理之后,司空瑶终觉得心里头有着说不出来的愉快,这是和西餐截然相反的两种风味,尽管无法评价一个高低,但是由于食者本身的喜好不同,自然也会因此而有所差异,对于司空瑶来说,这种汇聚了浓郁汤汁的料理,显然更加能够令人感受到一种家庭的温馨之意。
这就是为什么提起中国菜就会令人想到温暖的家常菜,而牛排则会令人想到高档西餐厅的感觉是一样的,亚洲菜的底蕴之中,始终有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凝聚力,就像是要将所有食材包容在一个盘子里面一样。
吃过了几道主菜之后,不可或缺的则是轮到甜品了,一道色泽金黄的三不粘,更是令人拍案叫绝。
三不粘,又名桂花蛋,是汉族传统名点之一,是用鸡蛋、淀粉、白糖加水搅匀炒成的。它不仅色彩金黄,味道甘美,更令人称奇的是它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这也正是它为什么叫“三不粘”的缘由。
身为sān_jí美食家。司空瑶倒也跟着卖弄起来,如此评价:“此菜黄艳润泽,呈软稠流体,似糕非糕。似粥非粥,绵软柔润,滋味香甜,我给满分!”
与主菜不同,说起甜品。司空瑶更喜欢的精美细腻的西点,而一道中菜甜品能够获得她这般评价,可见其美味之深。
说起这三不沾,也算是一道鸡蛋羹,但做法却不同,相传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安阳有一个县令,其父喜欢吃花生和鸡蛋,可是年纪大了,牙齿不好。县令就让厨师每天煮花生、蒸鸡蛋羹给自己的父亲吃。
可再好的东西天天吃也不行,这时间一长,县令的父亲他也就吃腻了,以至于食欲越来越差。县令一片赤诚孝心,为了讨父亲的欢喜,便就让厨师变换一下饭菜的做法。而厨师绞尽脑汁之后,将鸡蛋和花生的做法变换了许多花样,经历过了无数次的尝试之后,终于给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先是把鸡蛋黄加水打碎后,再放入白糖。然后倒入锅里炒出一盘色香味俱佳的菜肴,临时取名叫桂花蛋,县令的父亲品尝之后,连连夸赞这道菜好吃。从此。这道菜就成了县令家的主要菜肴,一家人百吃不厌。
而后又到了秋天的时候,县令的父亲则宴请贵宾摆台过七十大寿,届时宾客盈门,庆贺寿辰。当然,宴席上依然少不了桂花蛋这道菜。平时做这道菜的时候。厨师总是用小锅烹调,一次炒一盘菜。庆贺寿辰这天,吃饭的客人多,小锅炒菜太慢,厨师就改用大锅来炒。
可是,因为是第一次用大锅做桂花蛋,该放多少原料,厨师的心里没有底。桂花蛋炒好之后,他发现蛋黄太稀,就连忙又往里面添加粉芡,一边炒一边往里添油。
结果误打误撞,这回炒出来的桂花蛋色泽黄润,晶莹欲滴,香气四溢,大家品尝了之后,都夸奖这道菜味道鲜美,甘甜爽口,实在是菜肴中难得的佳品。于是,桂花蛋很快就在安阳声名鹊起,风行开来,一时间名声大噪。
又过了一年,乾隆皇帝到江南巡察民情,路过安阳之时,提出来要品尝安阳的风味小吃。安阳县令便让厨师精心炒了一盘桂花蛋,献给乾隆品尝。
乾隆吃了这道菜肴之后,十分高兴,他见这道菜肴不粘盘子、不粘筷子、不粘牙齿,就当即下了圣旨,将桂花蛋赐名“三不粘”。并让县令把此菜肴的制作方法给了皇宫里的御膳房,以备自己和后宫嫔妃及皇亲随时品尝。
于是,三不沾这道名小吃就又从安阳古城进入了北京紫禁城,变成了一道御菜。
据说,后来有一位御膳房的老厨师告老还乡,而在他离开皇宫御膳房的时候,就把三不粘的制作方法也带出了紫禁城,于是这道来源于民间的美味佳肴又重新回到了民间,进入了寻常百姓家,经过改良和修缮过后的三不粘也是更上一层楼。
近些年来,“炒三不粘”经厨师们的不断改进,又在金黄似月的“炒三不粘”周围摆上用京糕切刻而成的晶莹鲜红的小兔,为此菜增添了神奇的色彩,显得更为富贵雅丽。这道菜的特点是软香油润、浓甜不腻;有益智、开胃的功效。“三不粘”金黄,京糕鲜红,红黄相映,鲜艳喜人。
如今三不粘这道菜肴做得最好的大概要数北京的同和居饭店了,他们烹制的三不粘色质纯美,香甜宜人。曾经日本天皇还专门派人到北京同和居购买三不粘,然后坐飞机带回东京给他品尝,而且吃得津津有味。
美食的诱惑力是十分巨大的,美食也常常会让人日思夜想,那种牵挂的情怀,可以和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情相媲美,一道三不粘,却更加牢固了新团员们对青色天马的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