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一锅豆花鱼引发的惨案(三)(2/3)
也可以做到旁若无人,但难免带了一丝刻意。毕竟对许辰来,除了他在乎的人外,他不在乎任何人,这些审视的目光也自然而然会被他屏蔽掉,归为路边的阿猫阿狗之流。起来,就有目中无人的意思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都三代也出不了一个真正的贵族,陆家毕竟传承多年,岁月的沉淀下就算许辰多了千年的见识也弥补不了这种血脉深处的气质。
“不错!”
“致远,这……可不像寒门子弟啊!”
“管他寒门还是世家,见了晚辈你还想赖了一份见面礼不成?”
着便站起身来,阔脸男子一把拽下腰间的玉佩,塞到陆浩手里,蒲扇般的巴掌拍在陆浩肩上:“好娃子啊!咦……身体也这般结实!”
不由又多拍了两下。
“快住手!”花白眉毛的老者气得长须直颤,也不管方才寒门子弟的言论,快步走过来,一把推开阔脸男子,没好气道:“没轻没重的!也不想想自家手劲多大!”
“哈哈!瞎担心什么!”阔脸男子笑道:“人家可是从战场上走下来的好汉,这几巴掌算个啥!”
“哦?”老者打量着陆浩,转头看向徐番。
徐番佯装怒道:“几个臭子不知天高地厚,非要跟着王大帅平叛,好在全须全尾回来了。”
“难得!着实难得!”
文武双全从来都是件值得夸耀的事,即便是在重文抑武的年代里,文人懂武、知兵事也值得大肆炫耀。
“伯伯这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就一套笔用了有些年头了,回头让人给你送去!”
“额……”陆浩看着慈祥的老者,欲言又止:“其实我们……”
话没有完,徐番便狠狠瞪了他一眼:“闭嘴!偏要跟你大哥学是吧?”
“嘿嘿……”
陆浩只好傻笑,心里想着既然是一套笔回去拆分了大家一起用就是了,只是这玉佩……总不能敲成五份吧?
好麻烦啊!
正在纠结的时候,门外的长廊内,一名下人正领着一男一女渐渐走来。
“咦?那不是鉴忠吗?他什么时候来长安了?”
二人进屋,当先那中年男子老远便抱拳,快步上前,笑着招呼道:“诸位别来无恙啊!”
“鉴忠,我记得你不是在南方为官吗?来长安述职吗?”老者疑惑的望着此人。
“仲渊兄,好久不见了!”中年人笑着道:“弟去年就离开袁州,如今忝为左谏议大夫。”
“哦?那真是高升了!”老者微惊,笑道。
自然是高升,袁州算是中州,刺史为正四品下,而左谏议大夫也是正四品下,但这次调任却不仅仅只是从地方到中央那么简单。
谏议大夫这个职位秦代就有了,到了天宝年间,谏议大夫分左右,分属门下、中书,是除了两省主、贰官之外的第三号人物。
而门下、中书两省的主官分别由尚书省左右仆射兼领,也就是左相陈.希烈领门下省,右相李林甫领中书省,二省各有副官一名负责具体事务。
在此之下便是左右谏议大夫,除了官职比较高外,手上的权力更大!
谏议大夫“掌谏谕得失,侍从赞相”,白了就是皇帝放在左右仆射下面的两颗钉子,专门找茬挑刺的,而且专挑宰相的刺!
其实起来,徐番这个排名第三的宰相在三省内部的具体职位只是尚书丞,为左右仆射的下属,正四品上,但实际的权力显然不是这么算的。
先品级,徐番得玄宗的赏赐和左右两相同是从二品,又兼领御史台,身在政事堂。
政事堂这种东西和后世明清的内阁有类似,都是为了统一行使中央权力才衍生出来的机构。
三省的主官、贰官以及各自的属官太多,而具体负责中央事务的六部又挂在尚书省下面,由于李世民曾经干过尚书令,之后的唐代便少有实授尚书令一职,全部由左右仆射分管,号称左相、右相。
而为了制约尚书省,历朝历代又先后出现了中书、门下两省,开始的职权倒也分的请,一个管草拟诏书,一个管审核诏书并在上面盖章,然后交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但权力这种东西总是越多越好,中书令、门下侍郎这些人为了揽权纷纷蚕食其余两省的权力。
不仅要自己写,还要自己看,自己来盖章,甚至于事情也想自己亲自去干!
这么一来差不多就彻底乱套了。
所以政事堂就出现了,除了左右两相,凡是进入了政事堂的人都算是宰相,加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号也就和宰相一样了。
虽然在三省的具体职位很低,甚至没有在三省任职,但只要入了政事堂,得了皇帝的宠信,手上的权力甚至能超过左右两相。
也就是让宰相们由之前的相互制衡并对各自负责改为一门心思巴结皇帝、对皇帝本人负责,一举将中央权力统一在皇帝本人手上,毫无疑问巩固了皇权。
徐番本就是李隆基为了制衡李林甫所以才启用的,虽然在三省的职位低,但不过一个名号而已,真正的权力则源于他在李隆基心中的地位。
但眼前这个姓梁名鉴忠的中年男子却也不仅仅只是左谏议大夫那么简单。
天下的刺史多了去了,可谏议大夫只有两个,又是专门给宰相挑刺的、直接对皇帝本人负责,这样的职位皇帝又怎么可能任用一个没什么印象的新人。
而徐番才拜相多久?几乎就差了半年,梁鉴忠就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