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作案方式(1/2)
“存在少量血痕,不过血痕这一块的鉴定,法医那边比较擅长,等小周上来鉴定后,再由她告诉你们鉴定报告吧。”
“除此之外……要不,你们上来,我在现场和你们说说?”
“成。”于辰想了想,这会儿待在这儿也没什么事儿,便立马同意了。
收起对讲机,他看向袁友冲:“走吧,一块上去瞅瞅。”
……
几分钟后,他俩就上到天台。
看得出来,天台除了平时维护、清洁几个蓄水箱的后勤保洁公司人员外,应该罕有人上来,而保洁公司来这的频率应该也不太高,因此,天台地面上堆了一层薄薄的、肉眼可见的灰尘。
当然,由于楼层足够高,垃圾什么的是不存在的,再大的风,也很难将垃圾啥的吹上来。偶尔有那么几个塑料袋啥的,也被保洁人员顺手清掉了——从这方面看,保洁公司还算负责。
至于地面上的灰尘……
对于命案勘察来讲,这种环境实在是太有利了,灰尘可以承载多种多样的痕迹,而且非常利于提取,对于反侦查意识与能力并不强的作案人而言,难免留下大量线索与证据。
毕竟在他们的认识当中,抹掉留下的足迹什么的,便意味着将现场给破坏了,殊不知在破坏现场的过程中,已然留下了新的线索与证据,灰尘什么的也会粘附在衣裤鞋袜上,并跟着作案人被带上车辆载具与家中。
两人一进天台,成威就迎了上来,说:“于队,我先报告下目前发现的痕迹和提取到的物证吧。”
“首先,在护栏边发现烟头十六枚,烟灰一摊。其中烟嘴处的唾液渍还比较明显,应该是近期丢下的,具有比较重要的鉴定价值。”
“其次,足迹若干组,其中发现烟头的地点附近有两组,一组自门边走来,估计是受害人所留,一组有来有回,推测为凶手所留。结合地面灰尘承载呈现出的其他痕迹,推测凶手与受害人之间曾有短暂搏斗。”
“对嫌疑人足迹进行测量,结合步态分析,初步判断嫌疑人身高应该在一米六五到一米七左右,惯用脚为左脚。”
“当然了,虽然大多数左撇子都是左利足,但左利足不一定都是左撇子,所以……”
“我明白,”于辰摆摆手,说:“不用解释的那么详细,继续说还发现了什么线索吧。”
“好的。”成威点头,寻思了片刻后,接着说:“还有就是先前在对讲机里说的,现场发现的血痕。”
“有一点我很好奇,”袁友冲忽然插话,说:“小周尸检的时候,发现尸表上已经出现了尸斑,说明尸体坠楼的时候,距离死亡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了。毕竟尸僵出现的再快,也得死后半小时到两小时才能显现。”
“更何况,如果刚死一两个小时,尸表应该还存有一定的余温,但小周形容尸表温度时用上了冰冷这两个字。”
“哪怕高楼风大,再加上现在温度也还比较低,面部及双手等暴露在外的部分尸表温度可能下降的非常快,但被衣物覆盖附着的皮肤受到的影响应该不太大才对。”
“这就表明了,从他死亡到坠楼的时间间隔绝对不短,可能在四五个小时以上。当然了,具体的还得管小周问问尸体肛温才能知道,但不妨碍咱们做推测。”
“别说四五个小时,哪怕半个小时的间隔,对杀人行凶后将尸体推落楼下这一整个过程来说都太长了,听你描述,还有我自己眼睛看到的,凶手并没有清理和破坏现场,那应该没理由拖延的这么久才是。”
“按照正常的行为逻辑,杀人,把尸体推到楼下,这套动作应该是一气呵成的才对,甚至凶手都没必要确认受害者是否已经死亡,只要死者失去意识就能直接推下去,这个高度,受害人铁定十死无生。”
成威点头:“的确,这个问题我们也想过了,确实有些矛盾,有点不合逻辑。不过,其实也可以解释。”
“按照小周给出的受害者死亡的大致时间,应该是傍晚六点半到七点半之间——小周得出结论的时候想通知你们的,结果对讲机那头无人回应,所以就只告诉了我。”
“而,那会儿正是下班高峰,虽然下边对应的位置比较偏僻,但时不时的还会有行人路过,再加上边上就是个商业广场,而且正好处于人流量最大最密集的时候,一旦尸体坠楼,很可能引起轰动,导致大量群众围观。”
“现场既然留下了血痕,那么凶手身上很可能也有血迹,如果楼下人太多的话,显然不利于他撤离,搞不好会被当场抓个正着。如果他料到了这点,就不会急于将尸体推到楼下,而是会等上一段时间,等到附近人少了再说。”
“甚至,凶手作案时也可能压根没想到将受害者尸体推下楼,说不定是时候不放心,想要伪造受害者跳楼或坠楼身亡的假象——如果凶手并不了解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不知道法医可以判断出受害者死亡时间的话,很可能……”
“不会,”于辰摇头:“如果是凶手去而复返,地上会出现一组新的鞋印的。哪怕他小心翼翼的踩着原有足迹往前走,你们应该也能看得出来,毕竟他不可能让鞋底花纹与地面痕迹一一对应,没有半点误差。”
袁友冲接话:“而且,我想知道的并不是受害人死亡到坠楼的时间间隔这么长的原因,而是,凶手是怎么做到让受害人死亡后数小时才坠楼的。现场就没有半点儿相关痕迹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