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应老师的电话(一)(2/2)
?您明明知道,只要您开了口,我是不会拒绝的。谁叫您是我的救命恩人呢?”应老师说。“你怎么又来了啊,不是跟你说过多次吗?我不是你的救命恩人,我没有本事把你救起来。你怎么总是说这件事,总是让我觉得自己很丢人啊。”
“您光明正大,名正言顺地救人,怎么丢人啊?”
“没有把你救起来啊,一个大男人,连一个小丫头都救不起来,说出去能不丢人吗?”
“不是当时的情况复杂吗?”
“情况越复杂,越应该把你救起来啊,还惊动了那么多人反过来救我们。你以后不要说救人的事了,说起来,我就无地自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我不管,在我心中,您就是我的救命恩人。我就是忘不了您救我的英勇壮举。”
“还英勇壮举,越说越玄乎了。”
“英勇壮举可不是我说的,是高记者在报纸上说的。”
“高记者是胡扯。”
“人家是新华社的高级记者,怎么是胡扯?”
“就是胡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每次总是想到高记者,从没有想到我。”
“不是想到你了吗?深更半夜还跟你打电话呢。”
“那不是你打的啊,是高记者打的啊。”
“那是我请高记者打的啊。”
“自己打跟请人打不是一回事。”
“都不是跟你打电话,怎么不是一回事?”
“就是不是一回事。”
“你这么说,我就无语了。”
“我问您,您为什么要请高记者去德国啊?”应老师问。
“你问这干什么啊?”
“高记者人都去了,问一下不行吗?”
“你是不是觉得,我没有请你去啊?”
“不敢奢求。”
“我当时没有想到请高记者去的,是她自己主动要求去的。”我说。
“为什么啊?”
“作为一名新华社省分社的记者,出于一种工作职责,高记者很关注全省的情况,当然也很关注我们月光县。”
“她怎么关注啊?”
“她充分研究了我们月光县的历史和资源状况,她发现月光县有几千年的历史,历史故事和传说很多,文化积淀很厚实。月光县的资源也很丰富,除了泉水资源外,还有矿产资源、水产品资源、林特产品资源、生态农作物资源等等。”我说。
“高记者认为,月光县也像我们这个古老的国家一样,虽然有种种不足,但正在走向开放。虽然步伐有些缓慢,但开放的脚步谁也无法阻挡。一句话,月光县正在前进中。”我说。
“高记者想以一个记者,和一个充满活力的女人的目光,向克思曼先生介绍这一切,她希望克思曼先生能和我们这些年轻的、有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中国人在一起,共同经历月光县发展中的苦痛,共同见证月光县的进步和繁荣,共同感受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我说。
“真会说话啊。”应老师说。
“这是第一。第二,高记者虽然不懂德语,但懂英语,克思曼先生肯定懂英语。她能用英语很流畅地跟克思曼先生对话,可以准确地表达我们的意图。就是可以为我们的项目洽谈,节约时间,可以为洽谈加分。”我说。
“第三,她可以充分发挥记者的优势,跟我们县广泛宣传,扩大我们县的影响力。”我说。
“您这么说话就很好,没有打哈哈。”应老师说。
“谢谢夸奖!我本来就没有打哈哈啊。”
“我问你,如果我也像高记者一样,主动提出来,您能让我去吗?”
“不能。”
“为什么?”
“不为什么?”
“您不是说您不打哈哈吗?怎么又打哈哈了?”
“不是跟你说过东方朔的《答客难》吗?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就会搪塞我。”
“我哪敢搪塞你这个人民群众啊。”
“您觉得,我跟克思曼先生聊天聊得怎么样?”
“从克思曼先生的表情看起来,你们聊天聊得不错,克思曼先生对你印象很好。”我说。
“那对您的工作是加分还是减分呢?”应老师问。
“当然是加分了。”
“我还以为是减分呢。”
“别臭美了。”我说。
“既然是加分,那您为什么不表扬我呢?”应老师问。
(本章完)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