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小人物的大梦想(1/2)
小人物也有着梦想。
虽然经常被忽略,但并不代表着没有,虽然微不足道,却弥足珍贵。一个人可以卑微到泥土里,却不能没有梦想。
宋应星并没有想过要加官进爵,从未奢望过,按照这个时代的说法,他倒像是一个研究型的人才。
实在是生活时代的不同,要不然宋应星恐怕早已经完成自己的梦想了。
可是大明末期的大环境却不允许搞那些听起来并不大靠谱的事情,不论是他自己觉得不靠谱,所有的人都觉得不靠谱。
不论是宋应星下级,还是他的上级,都不喜欢宋应星这个怪咖,因为有宋应星的存在,让他们很不舒服。
分到雨具的大臣们虽然都很开心,但是对于搅屎棍宋应星,这些大臣们却很不放心,也不能安心,害怕从他嘴里说出些什么。
一个能够踏踏实实研究农业的人,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危害的人,一个一心能够为老百姓着想的人,绝对不会成为一个社会的垃圾。
等到大臣们都走以后,崇祯留下了宋应星,虽然不知道他是怎么混进来的,但是崇祯已经不想知道原因。
崇祯只想和这位伟大的农业学家、科学家好好的聊一聊自己人生。
小时候,每个男孩都曾梦想过当一个科学家,当成长后,才发现这个梦想有多么遥远,遥不可及。
穿着朴素的宋应星,与那些外表光鲜的大臣相比之下,显得很是寒酸,但是从他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气质,却是掩盖不了的。
在腐朽没落的明朝末期,由于宦官当政,封闭自守,明王朝已经处在摇摇欲坠的灭亡边缘。
虽然这已是被后世各种杂家说烂掉的例子,腐朽、封闭、内乱…永远都可以当成一个王朝灭亡的理由。
历史总是这样,关上了一扇门,就会打开无数扇窗,总是会有改变的,虽然这种改变只是微乎其微的,但却是非常深刻的。
看眼看世界的人出现了,许多对后世产生过深刻影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也出现了。
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方以智,主要作品有:《东西均》《物理小识》《切韵声原》《医学会通》《删补本草》。
还有一位《本草纲目》的编纂者李时珍,现在小孩子都能叫出这个人的名字。
政治家同时也身为科学家的徐光启,游历天下的著名学者徐霞客。
而现在站在崇祯面前的是以综合性的科学著作《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
有人在仕途的路上不断进取,患得患失,有人在自己追求的事业上不断进取,至死不渝。
有的人死的重于泰山,有的人死的轻于蜉蝣,不懂为人的可贵。
历史总是不止一次的告诉人们,拥有大梦想的总是小人物,而只有大人物才更多的安于现状,因为他们害怕任何的改变。
小人物反而更加的不安分,他们总希望实现一点自己的价值,虽然这很难,但是对他们来说这叫做梦想…
和有梦想的人对话,总是很有意思的,一点也不会浪费光阴,一点也不。
宋应星低着脑袋,似乎在沉思着什么,虽然看起来很寒酸,但气质不凡。
“宋应星,你有何事要奏?”
此时的宋应星刚刚步入仕途,那本流传后世的《天工开物》还在创作阶段,故此名气并不很大,虽然并无著作问世,但出格的言论以及脑洞大开的构想早已经传播开来,一直以来被当做笑话来看待。
宋应星的家世显赫,其父在县学40年,一生为秀才,并未出仕。但其曾祖是工部尚书转兵部尚书,进京师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卒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谥庄靖,是明代中期重要阁臣。
“你有梦想吗?”
这么可笑的问题,恐怕不是因为实在太过无聊乏味,谁也不会这么去问问题。
可是当我们自己觉得可笑时,却有人会一本正经的当回事,虽然我们都在同一个平行世界,每个人所受到的磁场强度却不同。这种磁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变成了个人的魅力。
“我有梦想。”
这四个字,宋应星从未如此说的有力量,也从没有过这么大的勇气。从他脸上的穷酸可以看出来,他并不能算有大出息的人,但这并不妨碍他要做一番大事业。
“当今取士制度弊端太多,臣奏请改革科举。”
科举制度,特别是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也只是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京和地方担任高官。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每年贡士3人,后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选拔人才,就是以应策取士。分科取士就是科举的前身。
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八股文起于明初。
朱元璋洪武元年,诏开科举,并对制度、文体都有了明确的要求。
士人参与科举考试必须通过三场考试,有点类似于现在的初中、高中、大学。
科举考试不过写法或偶或散,刚开始时并无定规,到了明宪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