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8章 和平(1/2)
王安石叹了一口气说:“陛下,是很可惜,若是财力充足,太宗、真宗之憾,仁宗之耻,尽消之。”
还怪变法吗?
如果不变法,以后就会陆续出现这种情况,甚至不因为变法,没有财力支持,连这次大捷都休想有。
现在王安石才略略醒悟,原来这场大胜,对变法也有很多好处的。
这就象另一个时空,有的专家为了美化王安石,说王韶河湟开边是王安石的功劳。有王安石一点小功劳吧,但这主要功劳是王韶的好不好?甚至因为王安石,王韶后面几年十分悲催,心情郁闷,这才加重了伤势的发作,最后郁郁而死。
所以准确说王安石变法没有错,变法是现在的唯一出路,不变宋朝就是死路一条。
但不能将王安石变法的意义无穷的夸大,这次变法并不完美,也确实产生了许多新的弊病,确实在敛财,并且与赵顼一样,没有用好真正的人才。
而且王安石既清高,又倔强。
司马光说他怮,倒也没有过份贬低他。
因为清高,请放心,王安石只说了这一句,不会重重地利用这场大捷,为变法去辨护。
郭逵却在思考。
当真是这样?
他有点儿不大相信,当然财政充足,这场大捷的战果会扩大,比如从后方再抽调一些将士过来支援,那么延州那边不但是土门,甚至可以将去年种谔的罗兀城那道防线拾起来,打通麟州与绥州,也可以直接威胁到银州。
还可以大军向西,将虾蟆寨、青岗峡、清边军、折羌会、赏移口这一线全部拿下,最少可以让蔡挺占据萧关以南的萧川。
当然,那样得需要出动更多的兵力,支援更多的物资与钱帛。
不过如果实现,不仅是盐州,就连西夏的韦州、天都山与银州,都能随时面临宋军攻击,那时是战是和,宋朝已经完全掌握了主动权。
但至于灭西夏,郭逵真不大相信,当真西夏那么好灭的吗?占领盐州,郭逵也不大相信,涿州的例子不好比,但有一个例子可以比较,那就是易州,因为在易水之北,孤悬于河北,所以在宋太宗时不得不丢掉了。
还有一个例子,丰州,王承美夫妇很厉害,可他们一死,立即被李元昊攻破。
不过这都是文臣们在撕逼,当然,王巨虽然也在撕逼,但他却是为国家在撕,所以感情上郭逵却偏偏王巨一方。
但郭逵也猜错了,王巨不仅是为国家撕,同样也在为他们这些武将与三军将士在争。
然而不管那条理由,郭逵是绝对不会点破的。
文彦博冷哼一声,没有再说了。
老文很精明,他担任了那么多年的西府首相,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韩琦那几个月的逼驾,赵顼一直对权臣不放心,对王安石也不大放心,因此需要朝堂有一个异论相搅。这非是象后人所想的那样,赵顼对王安石无比的信任。
只有朱熹一句话说得对,赵顼将王安石的术学完了,老王,你好下了。老王一下,老文也好下了。
还有一个原因,老文虽然一直在暗中搞小动作,但适而可止,看到不妙,立即闭上嘴巴,什么也不说。所以赵顼便容忍着他一直呆在西府相位上。
赵顼也叹惜,钱哪。
所以王巨犯了一个错误,这一偏,让赵顼对钱更加看重。
当然赵顼强国梦也不能说不对,王巨做过一个推想,如果在完颜阿骨打崛起之前,宋朝搞掂了西夏与河湟,会出现什么局面?
那不用疑问,宋朝会将所有重心向北方转移,宋辽两国关系也变得很紧张,宋朝就会在前线筑建更多的堡砦。第一道防线便出来了。后来即便收复不了燕云十六州,金国的铁骑也休想顺利南下。而且得到辽国财富后,女真人堕落的速度会很快的,北宋岂能灭亡?
如果得到了燕云十六州,那个意义更非同小可,以宋朝的财力,足以修建一条新的长城,再加上在燕云地区建设层层堡砦,不要说金国,就是成吉思汗来了,也不敢说顺利将宋朝逼向江南再灭掉。
然而这个强国梦,不是有钱就能强国的。
就象史上的五路伐夏,没有高遵裕,就算顺利拿下灵州,能灭掉西夏吗?还有河西兴庆府诸城呢,定州、顺州、怀州、静州……慢慢攻吧。但那时到了什么天气?冬天就来临了。况且辽国会默视西夏被灭?
当然,若是没有高遵裕,一个是被迫撤退,一个是大败而归,性质终是两样。
因此除了财政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制度。
宋朝出了许多名将,但看看是什么名将,张亢,进士,王韶,进士,章楶,进士,张浚,进士,虞允文,进士,赵方,进士,真是一个儒将辈出的朝代啊。后面还有更猛的,岳飞、韩世忠、刘锜、吴玠吴璘兄弟、毕再遇、王坚、张钰、孟宗政孟拱父子、扈再兴、杜杲,都是国家危险之即,才得到重用。并且这些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大多数人功成名就之时,一个个学习韩世忠,自己请求退休,以求保全自己,免得落得岳飞那样的下场。
因此不是宋朝没将,而是这种古怪的制度下,这些将领无法很好的发挥自己的才能。至于相对和平的时期,武将没有机会,于是只能用文臣了,这才造成了那么多儒将……
现在恰好正是这个相对的“和平年代”。
这个时期,武将如何能上位。就象刘昌祚,能发挥好他的才能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