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九章 道(2/3)
初,只有三百万户人口,土地不紧张,缺少兼并的土壤,故开国之初,连高利贷也没有市场。但随着时间推移,现在人口翻了四倍多,土地紧张,给了兼并的土壤。高利贷也随之变得可怕起来,这时贫困百姓生计之难,反而胜过了开国之初。所以这时明智的做法,更加要推广齐人之术。给贫困百姓一线生机……”“它与免役有何关系?”
“免役可以,但切记一条,所募的免役钱满足募役费用即可了,千万不能以用作为敛财工具,更不能向五等以下户摊派免役费用。”
青苗法好不好?
它用心是好的。然而因为从上面就开始打着敛财谋利的想法,于是产生了许多丑陋的现象。
比如三等以上户,有的人也需要借钱,比如救急,比如经商资金短缺,但这个青苗贷又满足不了他们的需要。因此这个青苗贷实际成了劫富的工具。
如果真是劫富济贫也罢了,然而非是。
然后从四等户开始,四等户也有资金短缺之时,不过他们缺少资金辰光十年大约才能有一回。虽然这时宋朝高利贷利息很厉害了,但那种年息三百、还有利滚利的情况终是少的。多是六分利,八分利。十年八分利。然而青苗法开始,年年有二分利,十年就是二倍利息!那个更坑爹!
再到五等以下赤贫户,这些人是真正想借青苗贷的群体,不过王安石灵活多变,又加了一个保人政策,明为减少追讨债务产生纠纷之举,实际有了这个保人,谁会替赤贫户担保?因此实际执行下去。这些赤贫户是借不到青苗贷的。那么他们仍旧向乡绅借高利贷,最高卖儿卖女,用妻子抵押!
青苗法执行后,确实打压了一部分豪强的高利贷行为。也救济了一部分百姓。但就象孟荀对人性争执那样,出发点与立场从开始就不同,那么道义也必然不同,所以执行的结果,弊利交加,弊却大于利。成了坑民敛财的利器!
免役法执行后更坑爹,不仅有宽剩钱,后面又添加了免行钱!
不仅向三等户以上摊派,连赤贫户都没有放过!
因此王巨说了这个道。
其实王巨以前说的打压世袭,文韩富,吕韩范,与这个道是一样的道理。
“很难啊……”赵顼叹息道。
问题还有在那个大黑窟窿上,如果没有那个大黑窟窿,谁想敛财呢?
这同样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要知道在史上王安石那么敛财,到了熙宁七年,那个黑窟窿都没有填上。因此王巨也不由地叹息一声。
“徐徐徐,”赵顼反过来安慰了一句。
然而两人皆同时苦笑。
赵顼这才说了第三件事。
赵禼将消息传到京城,赵顼大惊,问文彦博,不知绥州可存否?
文彦博不能回答。
然后将王巨召到延和殿问,王巨只答了一句,可能郭逵不会上当。不过若是郭逵也上当了,王巨那也没办法了。
赵顼无奈,只好立即下诏书,通知郭逵不能换了。
郭逵的下属幕僚看到诏书大惊,问,什么时候京城下诏书要换地?
郭逵将前诏拿给大家看,京城是下了诏书,但让郭逵私自扣压下来,大家连这个诏书都没有看到,更不要说换地了。赵禼叹服道,此他人所不敢为也。然后郭逵上奏,说绥州平安,又自劾违诏之罪。
赵顼开心都来不及,哪里还会怪罪郭逵扣诏违诏?于是下诏城绥州,不再易二寨,又嘉奖郭逵一句:渊谋秘略,悉中事机。有臣如此,朕无西顾之忧矣!
“有卿与郭卿,朕心安矣。”赵顼道。
发现上了当,满朝文武大臣仓皇不知所措,包括赵禼那么精明强干的人,都没有提前准备,只有郭逵提前察觉到不对,否则这次宋朝糗大了,整个延州都可能陷入危局。幸好有了郭逵。
但前几天也只有王巨一个人“看出”了郭逵!
王巨啼笑皆非,想到了郭逵,他想了几年后的那场战争,还想到了一个人,潘美!
可能几百年后,元蒙也失败了,不过现在的交趾能与几百年后的交趾相比吗?况且用元蒙骑兵到热带雨林里作战,那个……
几年后郭逵虽大大震慑了交趾,但犯的错误可不小啊。
…………
赵顼这次召见,只说了三件事,不过透露了许多消息。
甚至让王巨看到党争的魔影在地平上狰狞地升起。
不过王巨麻烦也到了。
回到了军器监,一个叫叶默的小吏进来禀报了一件事。
王巨继续在简拣工匠。
这个数量太大了,王巨只能用笔试与口试、手试的方法去挑选淘汰,笔试就是考试,通过考试来考各人的技艺,若是都作家与作家则考核其管理水平。
但笔试多少还有一些片面,还有的工匠都不认识几个字,只能说对都作家与作家更有效一点。因此又增加了手试,看其动手能力,口试,亲自将大伙召集起来,一个个去问答。
因此应当来说,这次诠选还是比较公平合理的。
这段时间主要就在做这件事,并没有对堂吏与官员动手,不过王巨开始暗中观察了,五库六院的库使与院使,便是在观察中挑选出来的。
然后王巨又观察了一些堂吏,挑选出几名堂吏做了亲信,其中就包括这个叶默。
叶默禀报的一件事,正是王巨担心的事。
诠选官匠渐渐到了尾声,王巨没有说,大家也清楚下一步便到了诸院库的官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