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坑(1/2)
诸葛亮并不担心,孙权获得了晒盐法之后就拒绝汉中的诉求。
诚然,孙权已经知道了晒盐法,完全可以抛开他诸葛孔明的要求,直接用新式制盐之法晒盐,自家获利即可。诸葛亮个人也好,汉中刘皇叔也罢,短时间内都奈何不得孙权。
但是,孙权真要是敢这么干的话,到时候就别怪他诸葛孔明玩阴的了。话说,诸葛亮刚才在孙策灵堂上,就觉得孙权的那几位兄弟,还有他的侄儿都很不错的呢!
孙权在犹豫,也在挣扎。
他真想就此吞下晒盐之法,然后不顾诸葛孔明的诉求。每年以成本价向刘备输送百万石食盐,孙权想想都觉得亏得心肝儿都冒汗。
但是,想到诸葛孔明如今的名望和才能,孙权又不敢轻易下决定。
话说,对面若是换做其他人,孙权根本就不会犹豫,先吞下晒盐之法再说。
这可是事关每年数十万金的利益呢!
“每年百万石,实在是太多了。而且,晒盐之法虽好,但是刚开始的这几年,产量必然有限,实在无法每年供应汉中百万石食盐的。”犹豫良久,孙权叹息道。
这个时候,孙权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他还真不敢就此昧下晒盐之法!
如此,孙权也只能在交易的数量上做文章了。
每年以成本价供应刘备百万石食盐,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就算到时候,江东每年的产盐量能达到千万石,孙权也不想以这么低的价格卖给刘备百万石的。
“吴侯只要确定,以江东之食盐交换晒盐法就好,剩下的都可以详谈。”
听到孙权开始纠结百万石的数量时,诸葛亮就松了口气。这就说明,孙权已经默认了用食盐“交换”晒盐法,剩下的不过是食盐的数量问题。而这些,都是可以接下来谈判的。
谈判么,不就是先确定了合作的意向,剩下的就是双方的砍价还价么?
至于说,江东最终能以成本价卖给汉中多少食盐,诸葛亮心中其实是有谱的。
能够谈下三五石,就能确保汉中目前的食盐消耗。
若是能够谈下十万石,汉中就能积攒一些食盐了。等过个三五年或者十年八年的,那时候刘皇叔所需食盐增多,而江东又毁约的话,诸葛亮也不担心。
晒盐之法,其实很容易被“抄袭”的,这是根本是无法防备的。
江东获得此法之后,最开始的三五年,确实能保持暴利。但是,随着曹操等人“抄袭”此法之后,整个天下的食盐产量必然暴增。
到时候,食盐的价格必然暴跌,普通百姓都能食用得起。
届时,汉中再用商队采购食盐,随便什么地方,其价格必然比目前的市场价都低。
这也是诸葛亮爆出晒盐法的缘故。
晒盐法一出,食盐的产量必然暴增,届时盐价就成了白菜价了。
最终受惠的,还是广大百姓!
后世,食盐的价格才两三块钱一斤,按照这个时代的货币价值,大约也就三五文钱。
诸葛亮倒不奢求盐价能够降低到三五钱的,能够跌倒三十文钱一下,不仅汉中能随意购买食盐了,就连普通百姓,到时候都能吃得起盐了!
目前来说,孙权肯定看不到这一点,等他回过神来看透此节时,只怕晒盐之法早已满天下都是了吧?而那时,诸葛亮还真不怕孙权毁约。
……
听到可以商谈,孙权也松了口气。
每年以成本价供应百万石食盐,孙权感觉亏得心慌。但是可以商谈的话,那就最好也不过了,最好能“商谈”到十万石一下,如此,他孙仲谋才不会觉得亏得太多。
“如此,这一点可以定下。”
孙权确定了这项“交易”,江东每年以成本价供应汉中食盐若干,换得诸葛孔明的晒盐之法。“至于食盐的具体数目,接下来由我江东其他官员与孔明先生详谈。”
重新喝了一口清茶,孙权又问道:“那么,除开食盐之外,先生还有何事?”
有了食盐“交换”晒盐法的先例,孙权觉得,诸葛孔明能再拿出几项这样的交换才好呢!
还有什么事?
自然是有的。
不过,相较于最重要的食盐,接下来想要购买战船这件事情,反倒是可有可无了。
当然,这不是说购买战船这件事情可有可无,而是江东同不同意出售战船,可有可无。
大汉时代的战船,自然首选江东陆氏制造的。
但是,除开江东陆氏,难道整个天下就没有其他人再制造战船的么?
这明显是不可能!
荆襄水师的战船怎么来的?
曹操后来建立的青徐水师,其战船又是怎么来的?
荆州水师中,自然有建造战船的工匠;曹操手中肯定也有建造战船的工匠。
只不过,相较而言,还是江东陆氏建造的战船最先进罢了。毕竟,江东最先进的战船可以出海,但是荆州水师的战船,还有曹操手中的战船,却都做不到这一点。
江东若不同意出售战船,诸葛亮完全可以找江夏黄祖。
前几天,他才刚刚说服了黄祖的呢,从他手中“淘”几十艘战船,应该是没问题的。
反正,汉中地处内陆,建立水师也主要是为了应对将来的荆襄之变故,并不需要出海的说。
……
“战船?”孙权诧异,转而问道:“汉中地处内陆,连大河都没有几条,要战船何用?”
孙权是知兵的,自然“略知”汉中地理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