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百姓思安天下思安(2/3)
一万余军队”李道贞疑惑的道:“你是说陈郎在使计?”
李秀宁点点头道:“从疏勒到怛罗斯,全程共计三千五百余里,除了沿途的小绿州,特别是过了锡尔河之后,几乎遍地戈壁,沙漠,气候比河西还有恶劣,十万大军人吃马嚼,一日就要消耗上千石粮食,陈郎要攻下怛罗斯,至少要准备两百万或三百万石粮食、草料。只是要运输这么多的物资,沿途消耗实在太大了!”
李道贞瞬间恍然大悟。她终于明白了陈应用意。
对于安西而言,葱岭始终是难以逾越的天险,无论安西军是多么的强大,他们只要不夺下下疏勒、出云谷以及葛逻岭,就没有向西的关隘。
但是,葱岭与太行山不一样,即使没有八陉,也可以从草原、或黄河水路或河南绕行同,可是葱岭不同,葱岭实在太大,由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五大山脉组成,关键是想绕路都没有地方绕。
可是,安西军的强大,给葱岭之相的昭武九部以及中亚十国,包括西突厥带来极大的威胁。如今陈应突然引兵进攻吐蕃,这将是他们唯一的机会。
一旦夺下葱岭的葛逻岭、下疏勒和出云谷,安西军将士只能望着葱岭兴叹。
陈应还真不是李道贞想象的那样,以葱岭三关作为诱饵,引诱西突厥主动进攻。
事实上陈应原本先西还是先南,同样也纠结了很久。
最终下定决心,认为松赞干布要想亲政,至少还需要十年,他完全可以有实力和时间,肃清两汉,转而三面包围吐蕃。
陈应作为后世之人,非常清楚大唐和吐蕃之间的优势和劣势,在历史上,吐蕃一度强盛,
大唐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然而却不能适应高原气候反应,同样吐蕃其实也有致命的弱点,在历史上公元763年,吐蕃军驱车进驻长安,雄伟的都城落入了胡人手中。
奇怪的是,吐蕃没有利用这一次机会来吞并中原,他们只呆了半个月,全军撤出长安。那么为什么如此强大的吐蕃人进入中原,不去建立自己王朝?这里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虽然高海拔保护吐蕃,但也限制了其进一步扩展,吐蕃人进入平原时,总是被一种奇怪的疾病折磨着,人们称之为醉氧。
氧气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但是,如果氧气含量太多,也会引起一种的中毒现象氧中毒。有医学研究,长期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从高原到海拔一千米以下的平原,会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疲劳、困倦、嗜睡、食欲旺盛、体重增加、下肢水肿等,这些症状就属于氧中毒。
早在唐朝,唐人就发现,吐蕃人进入唐朝领地后,起初总是战无不胜,但十几天后,就会变得懒惰,昏昏欲睡,战斗力下降显着,甚至完全丧失了活力。然而,当时唐代的人们并不了解这种疾病。
由于这些毛病的困扰,吐蕃的进攻总是短暂而急促,一旦袭击持续很长时间,他们就会回到故土休息,否则很容易被唐朝打败。因此,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不能占领唐朝更多的领土。吐蕃的攻势是凶猛的,可惜耐力缺不足。
但是,这些问题都是可以克服的。
就像陈应可以利用贺兰山训练大唐唯一一支高原部队背嵬军一样,吐蕃人其实也可以克服醉氧这个问题。
可是,现在宇文化及进入了吐蕃,并且成为了吐蕃国师。陈应不清楚宇文化及如何迫使苯教放弃国师这个职位,然而,宇文化及可以轻易影响吐蕃的国策,这是板上定钉的事情。
陈应也不清楚宇文化及知不知道,醉氧的解决办法,可是陈应真不敢赌。
一旦,吐蕃人克服醉氧问题,陈应将成历史罪人。
所以,他这才引兵南下,经昆仑山,进入高原。
想归想,陈应觉得自己眼前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尽快的摸清敌人的一切动向和内部虚实。如果和亲是吐蕃人的一个计策。
那么眼前,吐蕃人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散大唐的注意力和吸引安西军的军力,为吐蕃人理想战场助攻。
陈应自己,就一定不能被吐蕃人的战略牵着鼻子走。
务必,要以最快的速度搞定眼前的吐蕃人真正意图,,然后化被动为主动。
这或许,就是整场大战役的焦点和转折点所在。
长安,此时毅然成了欢乐的海洋。开放的民风,让男女老少都走到大街上载歌载舞。
此时的大唐,在消灭了突厥这个宿敌之后,大唐人终于可以挺起了腰杆。
最关键的是,吐蕃使者携带重礼向大唐的皇帝陛下求亲。
哪怕李建成身居太极宫,仍旧可以隐隐约约听到来自朱雀大街上的欢呼声。
“陛下万岁!”
“大唐万胜!”
“陛下威武!”
欢悦的气氛感染了李建成,李建成放下政务和奏折,一身常服幞头,不着甲胄,带着魏征、房玄龄、李安俨三个人行走在长安街市上。
李建成一身儒士打扮,倒也没有人可以认得白龙鱼服的他。
不过,耳畔不时的传来:“陛下威武,陛下万岁”这样的呼声,这让李建成的心情非常愉悦。
就连脚步也比平时轻上了不少。
就在这时,不和谐的一幕出现了。
街边的胡同口上有一名瘸腿的乞丐,望着街道兴奋的百姓,也敲打着竹板,喝着欢快的悝曲。
就在这时,几十枚铜板丢在这名瘸腿乞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