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一章 用人不疑(1/2)
新野县城外,刘宁禀报完毕,吴宗睿的神色一直平静。
史书中的射塌天李万庆,是诸多农民起义军首领中较为特殊的一人,当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人都曾有过归降官军举措的时候,李万庆誓死不降,当李自成和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力量壮大的时候,李万庆归顺朝廷、面对农民起义军也是宁死不屈。
吴宗睿倒是没有想着斩杀李万庆,如果刘宁能够生擒李万庆,吴宗睿可能给予其一条出路,可惜的是,李万庆死于乱箭之中。
高迎祥、马守应、贺一龙、李万庆等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或者间接命丧登莱新军之手,或者直接命丧登莱新军之手,历史上的这四名农民起义军首领,其中老回回马守应崇祯十七年病死,革里眼贺一龙,崇祯十六年死于农民起义军内讧,被李自成斩杀,射塌天李万庆,归顺朝廷之后,于崇祯十五年被攻陷襄阳府城的张献忠斩杀,闯王高迎祥倒是被朝廷大军生擒,押解到京城凌迟处死的。
明末的历史,正在被吴宗睿一点一点的改写,这样积少成多,总有一天,历史的洪流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大人,剿灭流寇李万庆,李国翰与金砺当属首功,属下觉得,当赏赐两人一些钱财。。。”
在吴宗睿身边的时间长了,刘宁学会了很多东西,譬如说话的方面,有时候直接,有时间变得委婉。
吴宗睿看了看刘宁,他当然明白其中意思。
人有的时候是很复杂的,譬如说如何对待李国翰与金砺两人,刚开始,吴宗睿一直举棋不定,按说两人以前是大明边军将领,归顺了后金皇太极,而且还成为汉军的总兵,其所作所为是不值得原谅的,再次归顺大明朝廷之后,能够不被斩杀就很不错了,重用是万万不可能的。
穿越的吴宗睿,在某些问题的看法方面,更加的包容,但也更加苛刻。
最为明显的就是,吴宗睿不会拘泥史书的评价,不会完全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识人,但他也会适当的予以借鉴。
譬如说面对农民起义军的首领,吴宗睿是绝不会仁慈的,绝大部分农民起义军首领,都是屡次归顺朝廷,屡次的反叛,他们归顺朝廷是迫不得已,他们反叛朝廷是骨子里的认识,就算是登莱新军擒获了他们,也无法感化,机会合适,这些人依旧会反叛,闹得地方不安生,对付这些人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斩杀。
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大明朝廷在对付农民起义军首领的问题上,失误太多。
吴宗睿可不会傻乎乎的去感化那些农民起义军首领。
可是对于其他人就不一样了,譬如说李国翰、金砺等人。
人的忠心是第一位的,如果没有了忠心,能力越大,破坏力越强。
穿越的吴宗睿,志向不一样,他需要大量忠心耿耿的人才,但这些人才绝不是忠心于大明朝廷和大明皇上,更不是忠心于皇太极,而是忠心于他吴宗睿。
如果按照史书的记载来甄别人选,吴宗睿将无人可用。
所以对于李国翰和金砺等人的态度,就很明确了,两人归顺了登莱新军,归顺了他吴宗睿,只要奋勇杀敌,老老实实,就可以重用,当然,两人如果敢于再次的反叛,吴宗睿就算是追到天涯海角,也要夺取两人的性命。
归根到底一点,吴宗睿需要的是对自己忠心的人,不会拘泥于史书的评价。
这样看来,吴宗睿用人识人的标准就很清楚了,不会苛刻属下,要求他们做那些根本无法做到的事情,但也不会放纵属下,让他们无法无天,该给的钱财需要给,你不可能让人家饿着肚子跟着你卖命,该立的规矩必须立,按规矩办事,任何人都不能违背。
“刘宁,你是不是觉得李国翰和金砺两人的过去难以原谅,我们不能完全相信他们。”
刘宁点点头,毫不犹豫的再次开口。
“大人,李国翰和金砺两人,与其他人不一样,他们曾经是辽东边军的将领,归顺了后金鞑子,成为汉军的总兵,被登莱新军打败之后,再次的归顺,属下每每想到这些,就不舒服,觉得他们不值得信任。”
“哦,他们归顺之后,作战方面如何,表现如何。”
“这个,作战还是很骁勇,而且指挥作战的时候,头脑清醒,每次作战都能够获胜。”
吴宗睿看了看刘宁,意味深长的开口了。
“刘宁,海纳百川、有容那大,这个容,不仅仅是吸纳更多的力量,还包括对他们的宽容和关心,当初我让他们进入到登莱新军之中,就已经做出了决定,否则我会将他们送到京城去,交给皇上和朝廷处置。”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一点在登莱新军之中至关重要,退一万步说,李国翰与金砺就算是有什么不轨的行为,也要等到他们暴露之后,我们再行动手,而不能防患于未然,如果我们这样做了,会让很多人感觉到寒心。”
“登莱新军一步步强大起来,依靠的就是严厉的军机军规,任何人在军纪军规面前,都是一视同仁,哪怕是廖文儒和你,如果违背了军纪军规,也要遭受到惩戒。”
“如果某人在战场上立功了,那么,我们也要按照军纪军规来执行,该升迁的就升迁,不管这个人以前是什么身份,现在他是登莱新军之中的一员。”
。。。
刘宁没有前往唐县征伐,留在了新野县,负责甄别俘获的流寇。
对于俘虏的流寇,甄别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