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首战告捷(1/2)
在叶青的计划中,扬州必须是他未来北伐的大后方才行,如此他才能够有足够的物资等等通过扬州的陆路、海洲水路两路来源源不断的运输到他想要的地方。
所以对于扬州,叶青自然是十分的看重,当然,这其中如果要说还有其他的因素的话,那就是几百年后的扬州,被来自同一个地方的民族,再次更加惨无人道的,以十日不封刀践踏过的事实,所以这也更让叶青清楚,扬州在金人南下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繁华似锦的扬州,多少人心目中的江南水乡,但在历史河流里的惨烈,同样是让人头皮发麻。
苏湖熟、天下足不只是金人清楚明白的事情,而是就连大宋朝都极为清楚的一句民谚。
叶青虽不知道,自己若是参与北伐,到底能不能成功,但最起码他现在要做的,便是把任何可能出现的状况都计算在其中,若是败北,自然是退回如今城坚人心稳的扬州死守。
但若是能够取得一城一地的胜利,那么对于安抚民心还是拉拢民心来说,除了赵宋宗室这样的精神食粮外,便是能够真正让百姓填饱肚子的真正食粮,才能够使得他日若是攻城略地成功后,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百姓的支持。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一样,叶青一直认为一场战争的前期准备,甚至比一场战争的排兵布阵、大军人数还要重要。
如今已是淳熙十三年腊月,对于叶青来说,时间对于他而言真的很紧迫,因为他记得很清楚,淳熙十四年赵构病逝于德寿宫,因为赵构之死而心灰意冷也罢,伤心欲绝也好的当今圣上赵昚,于淳熙十六年禅位于太子赵惇。
所以对于叶青来说,若是到了明年,赵构真的会死的话,那么,他才算是真正盼到了拨云见日的那一天,当然,前提条件是,自己元日后回临安,要能够活下来才行,也或许,在赵构死后,他自己还能够在淮南东路安抚使之位才行。
叶衡、白秉忠与小跑过来后,有些气喘的赵师淳寒暄完毕后,于是随同众人的目光,俱都聚集到了叶青的身上。
看着身后的十几二十个扬州商贾,这些人都是自扬州第一次水灾时即出过钱、也出过力的人,如今被叶青在今日召集过来,除了感谢他们的义举之外,自然是想要以扬州为中心,形成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仅仅凭借燕家完全不足以应付未来的庞大开销,即便是他在燕庆之的屁股后面天天赶着燕庆之跑,但终究靠一个家族,是无法撑起一个叶青想要的庞大商业帝国。
华夏民族从来不缺乏精明能干的商人,但缺乏的是能够把各行各业的商人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更大利益集团的团结者。
商会完完全全的是舶来品,但在这个舶来品到达华夏之前,商人虽然没有发展出真正的商会组织,但以商人的聪明才智,还是发展出了以同一行业为组织的行,而牵头或者是影响力较大的商贾,便会被推举为行首、或者是行老。
如今站在叶青面前的,便是扬州各行各业的行首或者是行老,他们除了因为叶青乃是淮南东路的安抚使身份不得不来外,便是对于赵师淳所言的巨大利益吸引而来。
临安的香皂、水粉、新烛,甚至包括颇黎等新鲜事物,对于站在眼前的这些行首来说,已经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自然也知道其中巨大的利润。
但奈何他们私底下无论怎么做,都没有办法造出来同样东西的前提下,只能是眼睁睁的看着这些新鲜事物被人家垄断、赚大钱。
而今听到知府大人因他们在扬州的义举,愿意就此事儿给予他们方便时,自然而然的便兴高采烈带着期待跑了过来,希望能够在这巨大的利益跟前分的一杯羹。
一个个行首在叶青面前介绍着自己,而叶青在每一个人介绍完后,也会客气的说上一句久仰久仰等等客套话,而十几二十个行首中,他最为看重的,除了纤夫以及船家、砖瓦匠外,便是那一身横肉的铁匠行首。
原本还很看重的布匹行首,但因为是燕庆之,所以这一行便可以被他略过不提。
叶青的目光扫向辛弃疾、赵师淳两人,于是两人立即会意,当下起身道:“既然叶大人跟他们有要事儿相谈,我等就先行回避一下,四处转转这城墙。”
随着辛弃疾跟赵师淳的话语,原本并不想离开的白秉忠、叶衡,还想要看看叶青到底想要干什么的意图,显然是不能名正言顺的看了,看着叶青望着他们二人的目光,也只好跟着辛弃疾起身一同离去。
随着众人的离去,廊亭内依然是人满为患,除了十几二十个行首外,还有便是被叶青刻意留下来的刘克师、杨怀之、陈次山三人。
一步三回头的叶衡跟白秉忠,看着刘克师被叶青留了下来,心里多少还是安稳了一些,在他们二人看来,到时候自己二人若想知道今日叶青跟那些个行首到底谈了什么,只要问刘克师便足矣。
辛弃疾跟赵师淳四目相望,看着叶衡跟白秉忠的神态,又岂能不知道他们的心思在想什么。
不过辛弃疾却是一点儿也不担心,在他看来,即便是白秉忠跟叶衡跟刘克师关系较为要好,但刘克师经过叶青的下马威调教,而后再在今日突然任命后,恐怕此时心里头对叶青除了感激不尽外,便就只剩下了死心塌地了。
轻易得来的东西从来不会有人去懂得珍惜,只有在绝望之余又看到了给你绝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