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第101章 方面的问题(1/2)
兵荒马乱的情况下,哪怕是家里有人,钱家兄弟也是用门锁锁上门,开门的时候,还大喊道:“娘,我们回来了。”
两兄弟一人赶紧关门,另一人提着手里的吃食,赶紧进屋,一个小院内,有不少的家伙事,墙角的笼子里,几只鸡咕咕叫着,墙角是一口大水缸,用盖子盖上,一堆柴火,构成了这一家的简单生活。
里面的门里,走出来一个老太,驼背,慢慢走着,说道:“儿啊,回来啦,快喝热水。”
钱家兄弟都应声,一边脱去那身锦衣卫的官服,钱嘉道:“娘,你看,我们买了这么多,有猪头肉,还有糯米和大枣,今晚可以包粽子吃了。”
那老太自然是钱家老太,听了这话,似乎焦急道:“你这孩子,怎么又乱花钱呢,这些日子世道不好,该省着点就省着点。”
钱嘉乐忽然很得意道:“娘,咱再也不用忍饥挨饿啦,我和大哥都跟了新朝廷,你看,这是朝廷给发的赏银。”
钱小豪手里,捧着几十两银子,银子自然是吴名给的路费了,交给了钱母后,他跑进屋里,放好糯米和大枣,又将猪头肉装进一个盘子里,忙活之中呢,钱嘉乐走到钱母身前,钱母说道:“得了差事了?”
钱小豪比起才成年的弟弟,要稍稍年长一些,也经过一些事情,人要稳重一些,当即说道:“那些占了紫禁城的人,他们命我们去山东送信,快去快回,不过需要去的地方不少,起码要两个月才能回来。”
钱母叹息一声,说道:“去吧,去吧,当差不就是四处跑吗,你爹当年也是跟着上官跑遍天下,我看都一样,”她稍稍顿了一下,说道:“大明朝,就这么亡了?”
钱小豪听到这种话题,谨慎的朝另外的方向看了一眼,自家的房门已经关严实了,也就放心了,说道:“崇祯先帝的大殡就等正日子了,可惜不能为先帝最后站一次班了……太子现在据说就在宫里,他们从江南请了一个崇祯四年的榜眼,被叫做吴梅村的来给太子当老师。”
钱母说道:“到底该是谁登基呢,这新朝廷也没有个字号,算了,不说了,你和弟弟非要一起出去,那可得万事小心了,儿子。”
钱小豪勉强笑道:“娘,不说别的,这新朝是大方一些,你看他们给的钱,这次出公差,我和弟弟两个人,就得了60两银子,我拿了钱,就先去结了米店和当铺的银子,总算结清了旧债,还剩下40两,我和弟弟出门,用20两银子就足够了,这些你留着花用吧。”
这个时候,钱嘉乐已经放好了糯米和大枣,将猪头肉用一个粗盘子装好,说道:“娘,咱家也有半年没吃肉了,你快来尝尝这肉味。”
钱母也算高兴的说道:“你们吃,你们吃,娘的年纪大了,能吃多少啊。”
钱嘉乐说道:“娘,我们都是有钱的了,而且还是传令,到哪儿都是钦差的待遇,那些山东的官儿们,还不好酒好肉的招待我们啊,这一趟是吃不完的。”
钱母感慨道:“可别轻信,那些官儿大人们,可没有多少讲良心的,保不齐哪一天就把你害了,有什么事情,豪儿,你可要看住你弟弟,别让他吃亏,咱家也算是世代为官,虽然是跟了新朝,但也要有风骨啊。”
锦衣卫是这么个组织,一般成员都是世代相传,彼此通婚,钱母祖上也是锦衣卫传家,比起普通人家,也更明白这世道的问题,官场的险恶,因此很是小心,两个儿子自然对母亲唯命是从,他们服侍母亲吃了肉,忽然钱母问道:“后天就是端午了,你们非走不可吗。”
钱嘉乐叹息一下,说道:“看来是非走不可了,这回新朝的那位吴大人这么仁义,一下给了这么多银子,是非要好好卖命一次了,好在只是送信,也没人敢难为我们。”
钱母说道:“可不要掉以轻心,千里路难行,乐儿,你既然有了银子,就按照你爹留下的方子,去抓几服药路上备用,端午毒气大,别中暑了。”
“好的娘。”钱嘉乐领命而道:“豪儿,你去邻居家吴婶儿家借三两油,一根大葱,她家还是有些的,等过几天我买了就还她,你们明日就要出远门的,娘给你们烙大饼。”
钱家三口人,相依为命,日子倒也过得舒心,钱母眼见两兄弟也有了差事,赏钱丰厚,虽然是天色炎热,到底是世代锦衣卫世家,不敢耽误,做了两袋葱油饼,包好后,方才休息,等到天亮后,两兄弟早早的起床,却发现钱母早已起来,给二人做好了小米粥,两人喝完后,看看天色,钱嘉乐忽然说道:“娘,儿子出门了。”说完,就带着弟弟磕头道别。
他们来到皇宫的亲军都督府,这里的人虽然只剩下几个看守的太监,还好地方还是锦衣卫的,各种典籍册子都被保护起来,无论如何,这是未来的故宫博物院,长老们无论是工业党还是殖民党,都把文物保护这根弦儿绷紧了,自然是小心应付。
在这里领取了吴名早已打印好的一份文字,也就是之前说好要给他们应付外人用的说辞,贴身放好后,他们骑着早已给他们准备好的马儿,连忙出城南下了。
应该说,吴名交给两兄弟的任务,算是比较简单的,也算是有些复杂的,原因当然是,其他的,陕西,山西,河南,还有河北,都已经是被大军征服过一次,唯有山东,李自成还没有派人过去呢,也就是说,是一种维持着假“统治”的状态,不过山东的那些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