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不胫而走的传言(1/2)
杨凌回到“升和汤饼馆”,并没见到毛球等兄弟,想想顾沁儿劝他的话也有道理,即便请毛球指派一两名兄弟现在动身赶往长安寻找三郎,也不一定找得到,便改变了主意,决定耐下心来再等几天。
因向顾沁儿表白遭其婉拒,杨凌的情绪接连几天都十分失落,时常会在工余自己跑到汤饼馆的前厅里找一处僻静的角落坐着,两眼盯着门外发呆。
娄氏将这一切瞧在眼中,不免担心起来,前前后后跑来询问了杨凌不下十回,却没能从杨凌嘴里问出究竟是什么原因令他变得如此的,于是便去请唐喜设法哄杨凌开心,趁机探问出其中的原由来。
唐喜近来受到杨凌的刻意提携,已经能够分担杨凌一小半的工作量了,抻制汤饼的技艺也越发熟练了起来,偶尔也能抻出细若线缕的面条来了,心中着实兴奋,所以满口答应下了开解杨凌的差使,每逢杨凌开始坐在前厅望着门外发呆时,唐喜总会跑来说各种各样的笑话逗师父开心。
这一天,杨凌在后厨忙完晌饭后,交待唐喜再煮上几碗汤饼给蒙享、娄氏、石当等人吃,自己又坐到了前厅的一个角落对着门外出起神来。
唐喜却没按师父的吩咐去做,自己悄悄跑到蒙享的那间后厨请蒙享的几个徒弟代劳做些鱼肴来给娄氏、石当等人吃,尔后就兴冲冲地跑来前厅,一屁股坐在杨凌身旁,带着一脸神秘地对杨凌说道:“师父,我今天听说了两件奇闻,有没兴趣听听?”
杨凌知道唐喜是受养母之托来逗自己开心的,并没太在意地点了点头,一双眼睛仍旧盯着门外。
“这头一件哪,哎,师父,你听听就是了,可千万别告诉别人哪。”为引起杨凌的关注,唐喜有意压低了声音,表情严肃地提醒杨凌道。
“你愿说就说,不想说赶紧回后厨煮汤饼去吧。”杨凌面无表情地呛了唐喜一句。
“我已同蒙大厨的几个徒弟商量好了,今天由他们做鱼肴给娄大娘、石大哥他们吃,明日再由我煮汤饼。”唐喜胆怯地解释了一句,见杨凌没再吱声,才压低声音继续说道,“师父,你知道前些时在皇上娘娘消暑的歧州仁寿宫发生了一件奇事吗?据传呀,皇上有一天欲临幸一位宫女,结果被娘娘撞到了,你猜怎么着?”
“怎么着啊?”杨凌目光仍盯着门外,嘴里却向唐喜问道。
“娘娘当场就命随行的宦者将那名可怜的宫女给绞死了……皇上一气之下,单人独骑地就离宫出走了,后来多亏高、杨两位宰相骑马追上了皇上,好说歹说,才劝得皇上返回了仁寿宫。可皇上也因为这件事与娘娘闹了隔气,据说一连几天见了娘娘都不理不睬的,后来还命人在那宫女遇害处专门修建了一道宫门,用那宫女的名字命名为芳林门。唉,贵为天子,也不能随心所欲地临幸宫女,仔细想想,皇上也真是可怜哪!”唐喜说着说着,竟叹了口气,替皇帝鸣起不平来了。
“你这是听谁说的,娘娘即便不高兴皇上临幸宫女,也不至于当着皇上的面儿把她绞死吧?”杨凌摇摇头,竟面露笑容地质疑唐喜道。
唐喜见杨凌情绪有所好转,遂嘿嘿一乐,附和着说道:“就是嘛,我当日听来店里吃汤饼的几位客人谈说起此事时,心里也不相信他们说的是真的。不过,接下来这第二件事却是这两天在建康城中传得有鼻子有眼儿,不由人不信。”
杨凌笑容在脸上一闪即逝,淡淡地说道:“那你就说说吧,什么事还不由人不信?”
“建康城外东郊灵谷寺有位无垢和尚,师父知道此人吗?”
杨凌立马将目光转移到了唐喜脸上,盯着他说道:“知道啊,他原是灵谷寺中藏经堂的执事。”
唐喜见成功地引起了师父的注意,略显得意,神秘地凑近杨凌,悄悄说道:“据传言啊,这位无垢和尚可是朝廷的反叛,什么鸟巢里的头目呢!仅仅如此且不说,最使人想不到的是,前几天有人亲眼看到,刚刚从北境返回江南的晋王殿下曾亲自到无垢和尚的舍利塔前吊唁他,你说奇怪不奇怪?”
杨凌着实吓了一跳,忙问唐喜道:“喜子,这消息你是听谁说的?”
“店里店外的人都这么说,我也想不起来头一次是听谁说的了。但师父,晋王吊唁无垢和尚这件事像是确有其事,不像是胡编乱造出来的。”唐喜搔搔头,表情认真地答道。
难道前几天自己在灵谷寺后邂逅晋王杨广之时,还有别的什么人在场?
杨凌用心回想了一下,清楚地记得当时杨广身边那年轻的近卫还专门围着树林仔细搜寻了一阵,回来向杨广禀称没有发现附近再有旁人隐伏在暗处偷听啊!
“这件事你最早是什么时候听说的?”杨凌大惑不解地又问唐喜道。
“大约是在三四天前吧,具体哪一天我也说不准。”
三四天前,也就是自己邂逅杨广的一两天后,这怎么可能呢?杨凌一下子呆住了,反复回想、思索,也没能想明白如此隐秘的一件事为何会流传得如此迅速、广泛。
“师父,你知道江南百姓是如何评说这件事的吗?”唐喜见杨凌脸色呆滞,又不说话了,遂笑着说道,“人们都称赞晋王宅心仁厚,有菩萨心肠呢。”
听到这话,杨凌头脑里陡地产生了一个念头:这一消息不会是杨广有意透露出去的,用以邀买民心的吧?
那一天自己隐匿于舍利塔后的草丛中,可是听得
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