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节 三国联盟 1(2/5)
石曾主动表态中国可以帮英国保卫英国的远东殖民地,其实就是暗示请求中国能加入英国阵营,结果遭到英国印度总督、印度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态度骄横的拒绝,让蒋介石深感羞辱,实际上,在原先历史上的二战期间,美英苏三大国虽然都是中国的盟友,但苏联一直就没停止过对中国的强取豪夺,英国则极度蔑视中国,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公开宣称“中国只是三流甚至四流的国家”,美国虽然对华态度较为温和,但并没有像蒋介石期望的那样“大力”援助中国,中国得到的美援只是英国、苏联得到的零头。可以想象,蒋介石其实是怀着极度屈辱的心态领导中国跟在美英苏屁股后面打世界大战的,他多次指示对美外交的军政高层“我们只要美援,不要美国太上皇”)蒋介石最怀有好感的国家并非美国,而是德国(蒋介石其实也算是“亲德派”,但他清醒地知道美国实力比德国更强,所以理智地让自己变成了“亲美派”),蒋介石对德意日三国的反感情绪轻重度并不同,在他日记里是这样写的:“如明析之,则倭当于我为敌意,意大利为恶意,而德则出于无意,惟其本身计不得不然,然余断定德至今对余尚无一定之恶意,故较为可谅耳。余在此国际动荡最烈之中,唯有力谋自立自强,不倚不求,准备最后之变化。只要能自立不惧,则幸矣。”(蒋介石在日记里提到日本时基本都说“倭”)可以说,虽然蒋介石对德国亲近日本、疏远中国的行为感到不满,但他认为德国在东亚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对付德国在欧洲的敌国,德国对中国的冷漠只是出于无奈,是可以理解的,并且德国在德国能力范围内确实最大限度地帮助了中国,另外,蒋介石认为德日关系并不像日本宣传的那样密切,德日只是互相利用的关系而已。综上所述,蒋介石对美英法并不感到亲近,对苏联充满憎恶和警惕,对日本自然充满仇恨和敌视,对德国则是跟蒋纬国一样充满好感(蒋介石对德国的好感肯定没有蒋纬国那么强烈)。客观上讲,蒋介石确实不容易,即便在原先历史上,中国跟美英苏成为盟友,中国的处境仍然是憋屈和艰苦的,因为美国采取的战争策略是“先欧后亚”,所以美国对英苏中三个盟友里的中国的重视度是最低的。斯大林曾承认,“没有美国的援助,那我们就会战败”,相对而言,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力度只是“维持国民政府不投降”。宋美龄等中国高层去美国请求援助就像“国际乞丐进行乞讨”一样希望得到美国的“施舍”,充满辛酸、屈辱、无奈。数字是最清楚的,二战期间,美国援华、援苏的机枪数量分别是这样(不以步枪举例,因为苏联可以大规模地自产步枪,不需要美国援助):美国援华机枪约.9万挺,援苏机枪超过3万挺,对比一目了然,至于其它物资,差距更是云泥之别。美国对英苏中三国的援助里,英国得到约7.5,苏联得到约25,中国仅仅得到了约3.5。是的,美国是帮助中国了,但并没有真正地帮助(特别注意:二战期间的中美关系并不是乞丐和施舍者的关系,施舍者哪怕只给乞丐一块钱,乞丐都不应该嫌少,因为这一块钱是白给的,而中美是盟友,是联合打日本的,中国不是白拿美国钱的,中国是流血流汗做出自己贡献的,中美既是盟友,美国就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帮助中国,美国给的少,中国嫌少是应该的,毕竟日本也是美国的敌人。)在原先历史上,美国直到93年年底(正是书中眼下时间,书中的中国没有得到美国一分一毫的援助)才给中国第一笔援助,并且不是白给的,中国用22万桶桐油换来25万美元的贷款,英国同时也给了中国第一笔援助,多少呢?95万英镑。在中国抗战最艰难的943、9年,美国每年援助中国的物资的价值也只是5万美元上下而已,真的不多,非常少。
蒋纬国确实不喜欢美国,道理很简单:中美说好一起对付日本人,结果开打后,美国家里明明有大炮,却只给中国手枪。也许有人会说“最起码美国给了手枪,有总好过没有吧”,但问题的关键是,中美是签署同盟协议的,美国不是置身事外对中国发善心,而是也加入了,美国就有责任最大限度地帮助中国。看着中国用手枪苦苦坚持打日本,美国却藏着家里大炮就是不给中国,这种行为岂不是对同盟条约的违背?
相对于美国的目光短浅、厚此薄彼,德国倒对中国一直很重视,即便是在原先历史上,德国不但努力地调停中日战争,甚至直到936年,德国国防部仍然在倡导着这样一个政策:加强中国的军事实力,让日本对中国不敢轻举妄动,从此放弃侵华念头,一心一意地跟德国一起打苏联,甚至的甚至,纳粹二号人物赫尔曼·威廉·戈林曾主张“拉拢中国组建德日中三国反苏联盟战线”(换句话说,哪怕没有蒋纬国改变历史,德国高层里也曾出现过建立“德中日三国联盟”的构想,所以此时这种构想变成德国高层的主流意愿是非常自然的大趋势。)。
眼下,德中日三国大局已经难以改变,隐隐间,中国已经骑虎难下,因为中国能获得和平并能在谈判桌上收复大片沦陷国土,都离不开德国的出力,德国为此是下了极大血本的。如果中国拒绝接受这个和平,或者,在以后对德国出尔反尔甚至出卖德国,后果就很严重了。最关键的是,中国此时接受和平、收复那些日本人
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